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星浩资本遭LP发难:预期收益砍半 忧10亿投资血本无归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4-01-12 21:59:00

摘要:星浩资本遭LP发难:预期收益砍半 忧10亿投资血本无归
    “五年三倍,年化收益35%。”这是被誉为“地产私募大王”的星浩资本旗下房地产私募基金最初承诺的收益,从回报看,这显然是一笔非常好的投资。不过时隔三年,这家号称“市场化运作下中国规模最大的房地产私募基金之一”,已将最初承诺的预期收益拦腰砍半。LP们的愤怒不仅是预期收益的大幅下降,更在于认为GP所执行的任务中存在多项违背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在已投项目盈利模式并不明朗的情况下,LP们越来越担心这一次的投资可能会“血本无归”。预期收益落空20131219日,深圳一茶馆包间,温州老板孔向东一脸懊悔地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诉说其一笔糟糕的投资,矛头直指号称国内最大的房地产私募基金星浩资本。当时与其同样遭遇的还有来自南通的徐峰、佛山的梁咏梅。这三位LP代表背后则是“星仁、星翰”LP们总额近10亿元的资金。“投资人拿着真金白银去投房地产基金项目,原本是冲着项目响亮的品牌和不错的收益回报进入,结果现在出了问题,却发现投资人没有地方讨说法。”孔向东抱怨。2011年,孔向东在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的介绍下,作为有限合伙人(LP)投资了星浩资本管理的一个房地产私募基金“星光耀基金I期”,投入资金达1亿元。据孔向东介绍,决定其最终投资的因素在于:一是认为星浩是国内最大房地产私募基金,募集资金超过30多亿元,云集国内最优秀的GPLP资源。二是当时是房地产企业试水基金、信托等金融通道最为火爆的时期,基金方承诺的回报丰厚。“在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推介下,我们了解到上述基金的情况,冲着有实力雄厚民营企业加盟、GP品牌影响力,以及路演给出投资回报‘五年三倍’的承诺,就拿了1亿元的资金投进去了。”孔向东说。星浩资本官网资料显示,星浩资本成立于2010年,其业务涵盖私募基金、开发管理、商业与现代服务业三大业务范围,为市场化运作下中国规模最大的房地产私募基金之一,旗下基金的投资人包括复星、阿里巴巴、易居、苏宁电器、巨人集团、均瑶集团、华谊兄弟(300027,股吧)、涌金集团、新光集团等数十家中国知名企业领袖。资料显示,“星光耀基金I期”募集规模达37亿元人民币,杠杆融资后可投资金额超过70亿元,目标市场为二线城市和长三角三线城市,20113月完成封闭,20118月完成全部投资。其投资组合包括三个综合体,大连CBD(滨海城市综合体约58万㎡),哈尔滨CBD(高端成熟城市综合体约148万㎡),南通CBD(崇川新城中央商务区绝版城市综合体约33万㎡)。20131228日下午,在数十位LP参加的“星仁星翰”年会上,调整了预期回报,将此前年化回报约35%的承诺调低为16.3%。据LP介绍,“35%的年化回报收益率”曾写入路演资料。LPGP矛盾逐步激化“现在重金投资的项目运行情况非常不理想,盈利能力也非常差,我们很早发现项目不太对劲,和GP谈了几次,但基本上都被冷落下来。感觉LP基本上就是负责出钱,但没有话语权。”孔向东说。此前,孔向东和其他数位LP曾就此与星浩方面沟通,不过大都不欢而散。“一开始已经有人对房地产项目的溢价问题提出质疑,但是GP就不理我们的意见,负责人听完质疑,站起来就走。”孔向东回忆第一次投资人会议时说。孔向东透露,为了讨要说法,这些民间的LP投资人不得不自发组织起来,成立“星瀚、星仁咨询委员会”,以咨询委员会为代表与GP进行艰难的谈判。“每次谈的时候,GP态度都是不愿意沟通。后来有一次不得不提议动用LP的权利,要求更换GP让基金面临清算,才引起他们重视,愿意就协议细节再进行商议。”孔向东说。只不过,这次的谈判并没有顺利解决LP的问题,在已投项目盈利模式并不明朗的现实情况下,LP们却越来越担心这一次的投资可能会“血本无归”。“星瀚、星仁咨询委员会”提供的工作汇编资料显示,20136月咨委会向GP提出查账要求,由咨委会个人成员筹集费用聘请了工程师、律师及会计师对项目进行审查,审计发现GP所执行的任务中有违背投资者利益的行为。20137月份,咨委会要求诺亚出面沟通,并召开电话会议,咨委会认为条款中不应设置由GP随时通知退回借款,不应因还本事宜让投资人陷入违约。与此同时,咨委会相关成员还约见星浩资本CEO赵汉忠,针对项目中不合理要求投资人签订借款协议,基金对大连项目进行关联交易,成本过高、不合理收取管理费、提前转走资金提出等问题向赵汉忠提交了一份汇总。20131016日,咨询委员会再次发出要求,要求召开咨委会直接与赵汉忠对话,并提交了咨委会提出的提案。2013117日收到星浩资本方面书面答复。不过咨委会认为,“经过咨委会反复与GP沟通,GP并没有改进也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对咨委会提出的意见,GP的态度是要么拖一下,要么不理不睬或应付一下了事。”20131228日下午,数十位LP参加了“星仁星翰”年会。据参会的LP梁咏梅介绍,由于对项目方的质疑,现场部分投资人情绪激动,不断提出对项目方质疑,要求项目方退还溢价款给予基金。LP质疑大连项目溢价交易上述数位LP的最大质疑在于,基金管理人GP为获得大连地块的权益进行溢价交易,交易结束后方才通知投资人按股权比例进行出资。“现在这个项目占用的资金最多,效益最差,很明显我们的投资者利益已经受到损害。”孔向东说。“但其实从基金运行开始,星浩方面并没有拿到合适的地块,为了做业绩,星浩购买了由上海复星拍下的大连市一宗港口改建地块的50%股权。”孔向东介绍,该项交易以溢价方式进行,总体溢价8亿元,星浩方面则支付了4亿元的溢价款。“但实际上当初大连港(601880,股吧)区附近同时也有地块拍卖,其他地块几乎均以底价成交,也没有市场升值的情况,这也让投资人对溢价款的出现感到疑惑。”几位投资人在考察大连项目时发现,大连港区开发商云集,大连政府对港区改建地块拍卖的热情较高,“一般去买地,政府都会卖给你,不存在特别优惠的情况。”针对LP的质疑,星浩资本在2013117日曾以“上海星仁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名义作出书面回复(相关文件由“星瀚、星仁咨询委员会”提供)。星浩资本方面认为,“大连项目投资是在一期咨委会成立之前发生的,虽然投资决策流程的本身合规,但大连项目开发进程并不理想,GP同意就此项投资的溢价问题向复星进行沟通。目前,GP已就此事向复星董事会提交相关报告,之后也将继续就此事与复星沟通。”LP:星浩存多项涉嫌损害投资人利益行为据孔向东介绍,LP们认为整个基金项目运作可能存在关联交易、挪用资金的嫌疑。“星瀚、星仁咨询委员会”提供的审计资料指称,星浩存在多项损害投资人利益情况,如复星大连东港地块以不对等分红方式提前兑现收益和划转40519万元,在没有知会投资人的情况下私自进行关联交易,违背合伙协议规定。“很蹊跷的是,当初星浩方面与投资人谈及的大连项目交易的溢价,以‘溢价预分配’进入财务报表,后经查询发现合同文字上,4亿元的溢价款则以‘不对等分红’分项名目出现。”针对大连项目的溢价款出现,另一LP徐峰补充说。此外,“星瀚、星仁咨询委员会”质疑之处还包括,20117月星译文(同音)公司向上海星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划转56820万元,然后于8月又退回,目前上海星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注销。多位LP认为,这几者之间是关联公司。而在成本方面,“星瀚、星仁咨询委员会”认为,GP在各项管理费用上也有诸多侵害投资人利益嫌疑,如至20135月累计列支于开发成本的管理费有5059多万元,其中职工工资及福利200多万元,差旅费500多万元,办公费用270多万元,咨询评估费260多万元。此外,预算计划与市场差价高出20%-30%,其中一个典型方面即是入户大门达到1万多元。孔向东表示,“后来我们发现整个基金的股权架构非常复杂,资金往来的调拨随意,没有控制原则,也没有按比例使用资金,很多成本核算等都存在疑问。按照合作协议签订的基金管理费用,又被GP以开发管理费的名义进行重复征收,还要求投资人签署备忘录,原先根本没有这个道理。”星浩方面认为“GP对管理费用的认定范围符合相关制度规定和咨委会决议,目前投资人对管理费用的认定与GP存在一定偏差……一期基金项目在可研阶段市场环境较好,对未来售价预期较高,对应配置的标准也较高,导致可研阶段成本较高。后来在实际动态执行过程中,遭遇市场较大变化,预测售价较原来有下调……”1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将上述LP提出的质疑,与星浩资本投资者关系部经理赵瑾进行核实沟通。赵瑾表示,20131228GPLP刚刚开过会,就相关问题作了沟通。不过,目前不便于对外披露任何事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