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学”唱主角

作者:李北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11 23:13:00

摘要:“消费文学”唱主角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北辰 北京报道

    如果没有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的中国文学市场将会相当平淡。这一年,既没有新作家横空出世作品大卖,也没有名家力作轰然问世——刘震云出了《我不是潘金莲》,严歌苓出了《补玉山居》,马原出了《牛鬼蛇神》,销量与作家地位相符,评价则毁誉参半;更没有出现造成社会轰动,进而成为类型文学的所谓“超级畅销书”。但这种平淡,随着年末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布而被打破。
    盘点2012年的文学市场,诺贝尔效应在给莫言本人的作品带来极度繁荣的同时,也带动了严肃文学的整体回暖;一些传统文学随着电影、电视剧的热播而热卖;以青春文学为首的种种类型文学仍然凭借着固定的消费群体,占据着稳定的市场份额。而网络文学这一新生力量也随着“网络作家富豪榜”的颁布而备受关注。


诺贝尔效应带动销量提升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收获了国内读者前所未有的热情。根据国内权威的畅销书排行榜发布机构——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提供给本报的数据,以莫言代表作品《蛙》为例,获得诺奖后该作品销售量比获奖前增长了180倍。获奖后两个月内(2012年10月和11月),莫言全部图书的月平均销量,是获奖前每个月平均销量的199倍。记者在各家图书大厦走访时发现,显著位置均设有莫言专柜,其作品数量多达几十种,许多读者在那里驻足翻阅。
    在图书市场,网络销售一般占总销售量的30%-50%。在莫言获得诺奖后的60天内,仅当当网莫言作品的总销量就突破2000万码洋,其中莫言的最新小说《蛙》销售了80余万册。当当网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作品的年销售量在1万册左右。得奖后,日均销量就有1万册。一天卖的书顶得上过去一年了。”
    开卷的榜单同样证明了这一惊人的销量提升。自1998年起,开卷逐步建立起了涵盖全国2000多家书店数据的“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基于该系统的数据,开卷每月对外公布月度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在1999年1月至2012年9月的13年里,开卷共计发布了165次虚构类畅销书月度榜单,莫言的书共计19次进入虚构类榜单前30名。而获奖之后仅2个月,莫言作品的上榜数量就猛增到38次。据了解,在2012年11月的榜单里,莫言一个人就占据了虚构类榜单前30名中的25个席位。开卷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这种现象此前从来没有出现过。
    尽管莫言本人坦言,这种热度终会退去,但在众多出版界人士看来,诺贝尔效应对整个严肃文学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著名图书策划人金丽红认为,由于文学的边缘化,许多50后、60后作家都被大众冷落了。“但诺贝尔的事情一出来,大家关注的面就宽了,很多年轻人也开始看莫言了,有些也会看看和莫言同时代作家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儿。”金丽红对本报记者说。
    从销售数据上来看,这种利好已经开始显现。当当网告诉记者,莫言得奖后国内严肃文学市场出现了集体性上升趋势,带动了包括余华、刘震云等一批作家的作品热销。


影视改编提升作家影响力

    除了诺奖引发的带动作用,一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也会为其销量的提升推波助澜。通常在电影电视剧热映期间,出版社会不失时机地推出该作品的原著、纪念版、剧本改编版等书籍,形成一轮热销。2012年,就有人民文学出版社9月份随电影《白鹿原》热映推出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精装典藏版,在电影《听风者》上映前夕再版的小说《暗算》,以及长江文艺出版社在11月份搭电影《一九四二》上映顺风车出版的刘震云小说集《温故一九四二》等。
    对于作家来说,“触电”的好处并不仅仅只有不菲的影视改编版权费,以及原著的出版畅销,经常“触电”的作家借助影视这一影响力更大的媒介,通常能够获得更高关注度,有利于该作家的整体销量提升。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刘震云。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当代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一地鸡毛》、《手机》和《温故一九四二》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或电影,并引起轰动。
    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刘震云作品的首印量也在节节升高。《一地鸡毛》的首印量是20万,《一句顶一万句》是40万,《我不是潘金莲》则开创了50万的首印量。《我不是潘金莲》的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副社长金丽红告诉记者,2012年7月份才出版的《我不是潘金莲》目前已经加印了2万册,总印量达到52万册。按照刘震云的预估,他下一本书的首印量可能会达到六七十万。
    据金丽红介绍,除了刘震云,王朔、余华等同时期作家的作品也有不错的销量,平均每本书都可达到四五十万册。这在一部文学作品销量超过两万就被称为畅销书的中国出版界,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贾平凹的《废都》、《秦腔》、《高老庄》,每本书也都能达到30万册以上。还有陈忠实的《白鹿原》已经突破200万册了。另外,像格非、阎连科、毕飞宇这些作家,影响力都不错,每部作品的销量也有10万至20万册。”金丽红告诉记者。
    不过总体而言,文学占整个图书市场的份额并不突出。《中国图书商报》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文学作品远没有少儿类和商业(财经和管理)类图书的销售好。”


青春文学销量稳定

    在青春文学领域,郭敬明及其团队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2012年,郭敬明旗下的最世文化推出了《南音》、《剩者为王2》、《天鹅·余辉》、《云治,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2》等作品。在开卷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图书销售榜单中,虚构类中排名第一的是郭敬明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第二到第十名中则有笛安的《南音(上)》、《南音(下)》,第十一至第二十名中,郭敬明自己的小说独占了6本。换句话说,2012年上半年销量最好的20本小说中,郭敬明及其团队作家就占据了9个席位。
    面对青春文学的年年畅销,金丽红认为,青春文学的热销是时代发展的正常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作家的创作形式和内容肯定都有变化,某种程度上它们反映了年轻人的生活和价值取向,带有时代印记,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很正常。”金丽红告诉本报记者,“其实简单地划分为‘严肃文学’和‘青春文学’是很生硬的。随着时代的不同,文学肯定会有变化,包括它的表达方式。单从文本上看,现在的老作家年轻时也并不一定比韩寒郭敬明写得更好。当年王朔也不被文坛认可,很多老作家觉得他是痞子文学,现在王朔也成老作家了,也成经典了。这说明文学总要代表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另外,除了青春文学,以南派三叔为代表的盗墓小说,以黄晓阳为代表的官场小说,以江南为代表的奇幻小说等,都以其鲜明的类型特征和题材,拥有着稳定的受众群体,在图书销售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网络文学新势力

    当下,网络文学早已不是新生事物。但2012年末“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的发布还是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普遍关注。在这项榜单中,著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分别以3300万、2100万、1800万的版税收入,登上了“网络作家富豪榜”的前三甲。与传统作家不同的是,网络作家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其作品通过读者网络点击阅读所获得的分成。此外,还会产生一些关联收益,如授权简体繁体纸质出版、影视改编和网游研发等。其中纸质出版的版税收入,只占据了他们总收入的一小部分。
    目前,网络文学的产业链已经形成,类似于盛大文学这样的文学网站正逐渐变成版权经营中心,通过读者点击阅读、无线渠道分销、授权纸质出版、影视改编以及网游研发等渠道与作家们共同创富。早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侯小强曾表示,仅盛大文学一家,已经缔造出诸多凭借写作而致富的作家,其中年收入100万以上的作家有十多名,年收入十万以上的作家则超过100名。

链接

2012全球收入最高作家

1.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
    9400万美元。与许多上榜作家不同,帕特森的全部收入几乎都来自于规模庞大的图书销售,较少一部分来自电视和电影版税。2011年他出版了14本新书。

2.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3900万美元。对金来说2012年是重要的一年,他的时间旅行小说《11/22/63》(11/22/63)即将出版,奇幻系列小说《黑塔》(Dark Tower)也将推出新的一集,但将《黑塔》系列改编搬上电影或电视荧屏的计划仍然停滞不前。

3.珍妮特·伊万诺维奇Janet Evanovich
    3300万美元。悬疑系列小说《斯蒂芬妮·普拉姆》(Stephanie Plum)的作者珍妮特·伊万诺维奇对福布斯记者珍娜·古德罗(Jenna Goudreau)说,她认为《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畅销的现象十分“奇怪”,并担心这本书可能会鼓励虐恋。

4.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
    2600万美元。格里森姆以棒球小说《卡利科·乔》(Calico Joe)证明了除法律惊悚小说外,他还可以写出其他题材的畅销书。他一年能赚2600万美元,还极其英俊潇洒。是不是有点羡慕嫉妒恨?

5.杰夫·金尼Jeff Kinney
    2500万美元。2011年《小屁孩日记》(Wimpy Kid)系列的最新一集《幽闭症》(Cabin Fever)成为最畅销图书,销量达330万本。《小屁孩日记:3》(Dog Days)上映后的首个周末票房达到1500万美元。

6.比尔·奥雷利Bill O'Reilly 
    年度收入2400万美元。代表作《刺杀林肯》、《刺杀肯尼迪》。

7.诺拉·罗伯茨Nora Roberts
    2300万美元。是不是难以置信?诺拉已经写了200多本书。再想想吧,她有个笔名叫J.D.罗伯(J.D. Robb)。

8.丹尼尔·斯蒂尔Danielle Steel
    2300万美元。尽管是蝉联《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畅销书作家榜单最久的作家,但斯蒂尔的收入似乎已经达到顶峰。这位浪漫小说家去年赚得2300万美元。

9.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
    2000万美元。机会总是眷顾柯林斯,电影大片《饥饿游戏》(Hunger Games)的版税令其收入大涨,她的另外两本小说也正在改编成电影。

10.迪恩·孔茨Dean Koontz
    1900万美元。这位西盆斯贝格州立学院(Shippensburg State College)的校友目前有两本热销书:《弗兰克斯坦》(Frankenstein)和《异度幻影》(Odd Thomas)。

11.J.K.罗琳J.K.Rowling
    1700万美元。《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出版5年后,罗林拓宽了事业,其第一部面向成人读者的小说已预先获得800万美元稿酬,她还推出在线商店Pottermore——描写这个巫师小男孩的书籍最终以电子版的形式出售。

12.乔治·R·R·马丁George R.R. Martin
    1500万美元。马丁的粉丝们希望他会多花些时间为《权利的游戏》(Game of Thrones)再续新作,或者至少写点可供HBO电视台改编的篇章,而少花点时间写博文关注橄榄球队纽约喷气机队(New York Jets)。他花了六年时间写了《魔龙狂舞》(A Dance With Dragons)——七卷系列奇幻小说的第五卷。

13.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
    1400万美元。随着《暮光之城》(Twilight)时隔已远,梅尔不再那么春风得意了,但是《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使由她掀起的吸血鬼热潮得以继续,该书最初是模仿她的吸血鬼爱情的“同人小说”,一章接一章地张贴在互联网上,供网友免费阅读。

14.肯·福莱特Ken Follett
    1400万美元。对福莱特而言2012年是一个“大事”之秋,他的下一部《世纪三部曲》(Century)于2012年9月发行,而改编自《大国的衰亡》(Fall of Giants)迷你电视剧集也在秋天开播。

15.雷克·莱尔顿Rick Riordan
    1300万美元。如果你正处青春期的孩子们知道大量关于希腊和埃及的神话,多得令你觉得不可思议,这很可能是拜莱尔顿的书所赐。不然他们就是怪异的邪教徒。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