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金巍:文化走出去需要耐心和诚意

作者:金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4-22 23:07:00

摘要: 我先说说梅花与牡丹的历史角色的问题,如果从我个人研究角度来讲,在“一带一路”这么宏大的格局下,梅花和牡丹承担的历史角色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金巍

我先说说梅花与牡丹的历史角色的问题,如果从我个人研究角度来讲,在“一带一路”这么宏大的格局下,梅花和牡丹承担的历史角色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实中国的文化符号很多:孔子是人物中的代表;动物里面是龙和熊猫;吃的是面条、饺子;用的东西如中国结、筷子。一个争论的话题就是,用哪种文化符号来统一代表中华文化?是不是聚焦一两种更好?至少感官上我们知道,太散太多的中华文化符号不利于文化传播。但我们能不能做到聚焦一两种文化符号呢?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我对梅花与牡丹作为中华文化符号很感兴趣。我个人认为,相对其他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局限性相对较少,有优势。我原本以为牡丹和梅花,太形而上,更是一种装饰,但近日看一个新闻,说油料牡丹正在进行开发,全国有25个省都可以种植这种油料牡丹。说明牡丹本身不仅是文化符号,也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的事物,很接地气。作为文化符号要能接地气,太形而上不行。

关于梅花与牡丹到底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本质,是现代的东西还是传统的东西,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把它从现象级的东西升级为本质性的东西,如何把传统的东西转型成为现代的东西。这些问题在梅花与牡丹上一定能解决。从我研究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学的范畴,我觉得可以有这么几个路径。关于传播,可以把梅花牡丹文化要素放在一些如纪录片、电影的传播载体上,还可以附着在非文化类产品上,包括制作梅花酒、牡丹酒等。

在整个“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文化贸易和交流把梅花与牡丹这一文化符号带出去。比如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说到七个领域的“民心相通”,其中包括需要政党组织和国家智库等各类组织之间的交流。正如我们会把布鲁金斯学会、兰德智库作为美国的符号,如果我们能做好一个梅花与牡丹基金会或智库,通过这个组织主动与国外进行交流,吸引他们与我们进行交流,这样也能够把文化符号传达出去。

另外,关于“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我想表达两个观点。第一,平等是价值基础。“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中提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一个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框架,文化是很重要的部分。我认为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需要一个价值基础作为前提,“平等”就是这个价值基础。在中华文明和文化禀赋中最重要的是“包容”,“包容”的特性能体现“平等”这一价值观。我们必须避免重复以往西方文明和文化传播中给我们的那种印象:大国沙文主义和文化优越感。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第二,我们对“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诚意。打开“一带一路”文化版图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中华、印度、伊斯兰、欧洲各大文明都在其中,同源文化和异源文化共存。我们和韩国、日本这样的同源文化国家的文化交流尚有困难,所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我相信,“一带一路”可能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文化变迁的一个新起点,但这不像政治和经济领域那样可以立竿见影,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要文化交流就要我们自己先做好,展现一个真实的文化状态是文化交流的基础。就像姚余栋司长说的,做好了,才能是什么就传播什么,传播什么就是什么。从我们当前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看,虽然十几年来做了很多工作,但我们对文化还缺乏足够的诚意。所以,梅花与牡丹在“一带一路”中能够承担什么角色,是否能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也需要最大的耐心和诚意。

(发言嘉宾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形象与推广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国家广告研究院创意分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美丽中国创新发展课题组副组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