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响 “低智商社会”警报 令人忧虑的全民阅读匮乏
摘要: 前两年,有一篇名为《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作者是旅居上海的一名印度女工程师,她通过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中国人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玩iPad,而很少用于静静地看书,这让她感到很担心。
■赵灵敏
前两年,有一篇名为《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作者是旅居上海的一名印度女工程师,她通过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中国人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玩iPad,而很少用于静静地看书,这让她感到很担心。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是忘记了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这不是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如果为了发展而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这样的观察,应该说是切中要害的。不需要进行严格的论证,任何人到中国的地铁、车站、图书馆等地方走一遭,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图书市场,在全球图书市场占12%的份额,并有望在未来5到10年超过美国,但中国的畅销书籍很多都是一些内容简单、甚至是剪切拼凑的所谓励志成功书籍,鼓吹的是“即刻见效”和“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或者是绘影绘形地鼓吹各种阴谋论。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这很像是大前研一所谓的“低智商社会”。
2014年4月出炉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则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数据支持。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人均每天上网50.78分钟;仅有21.0%的国民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满意。显然,人均4.77本的阅读量很难让人高兴起来,因为这个数据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还有一组来自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再就是来自网上的一项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5本。
面对这种让人不安的情况,官方这两年极力倡导全民阅读。从十八大报告中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不一而足。3月1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也表示,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明年还会继续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民阅读一再被强调,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其行为举止却往往令人瞠目。几乎每一天,人们都能从媒体上得到中国人在境外某个地方不排队、大声喧哗、争先恐后等令人难堪的新闻。在香港,内地游客的不当举止更成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离间两地人民感情的借口。而在内地,有些有权有钱者自我感觉良好,陶醉在经济增长和赶英超美的幻觉里,在知识、见解、教养上显然不足或不自知,上演了不少“钱多人傻”的现象。这些恶化了本已存在的仇官仇富的社会氛围,对社会稳定和谐殊为不利。
此外,在精神层面,国人的彷徨无依和无所适从,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很多人已经实现了物质上的富足,却发现内心的空虚日甚一日。除了上班、养孩子、花钱购物和声色犬马,很多人不知道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就像有人在网络论坛里说的:“中国的男人往往都是遵循着一条路线,十岁以前各种梦想,十几岁时逐渐正视现实,劳累于各种学业,二十多岁时理想破灭,为了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一个妻子而劳累不堪,三十多岁时开始为了孩子,然后孩子重新走过前人的路线。”更严重的是,精神层面的危机不仅是个人的危机,招远麦当劳的血案还说明了,没有精神寄托的人民同样是社会稳定的巨大威胁。
要解决这些问题,要让中国在富裕之外成为一个优雅的社会,让人民心态平和,消除社会稳定的隐患,除了体制方面的改革之外,还应鼓励人们沉下心来读书,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其次,中国的经济转型,对国民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年以低端制造为主的经济结构,其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规模化、批量化和标准化,社会只需要少数精英进行发明创造,而绝大多数人只需努力学习,掌握技能技巧,在主管的监理下熟练地进行操作,即可使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但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便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也不能满足于服从和操作,而必须具有开创精神和应变能力。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不能只是极少数精英,而应是大多数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普通民众。没有深度的知识积累,只看一些浅层次的信息和心灵鸡汤,中国就很难形成最顶尖的思想和科学技术,就可能长期处于一个大的加工厂、一个山寨大国的尴尬位置。
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要全民阅读,形成风气,在当下并不容易。除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之外,前文提到的国民阅读调查就总结了中国人不爱读书的4个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