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比肩小盘股10转10派5元大礼包 平安高分红隐情

作者:肖君秀 蓝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3-27 22:44:00

摘要:中国平安2014年业绩耀眼登场,实现净利率392.79亿元、同比增速近四成,同时推出了10转10股派5元(含税)的分红预案,如此高额的分红是平安上市以来的最大手笔,在大蓝筹股里也属罕见。

比肩小盘股10转10派5元大礼包 平安高分红隐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蓝姝 深圳、广州报道
    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2014年业绩耀眼登场,实现净利率392.79亿元、同比增速近四成,同时推出了10转10股派5元(含税)的分红预案,如此高额的分红是平安上市以来的最大手笔,在大蓝筹股里也属罕见。
    “这是平安重视市值管理其中的一招,未来或有更多动作。”深圳某投资公司总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平安股价并未反映业绩高增长和互联网价值,当前市场上互联网概念股鸡犬升天,但拥有庞大的互联网布局、成交量颇具规模的真正具有互联网属性的平安,股价却依然平平,甚至低于传统保险股估值。
    2月份,平安通过了员工千人持股计划,市场预估此部分市值百亿,未来将可能推升平安估值。这一连串动作,券商认为彰显了公司强烈的市值管理意愿。此前多家券商认为平安低估,并纷纷将股价看高至100元上下,但资本市场在小盘股的泡沫中狂欢,市盈率冲上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包括平安在内的大盘蓝筹股迟迟未现大机会,何时破局成为关注焦点。
    市场制度的缺陷让炒作者找到了可乘之机,而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股价却难以起来。
难敌概念炒作
    平安的耀眼业绩与高分红预案,并未激起资本市场的热情,股价只是稍微表现了一下便偃旗息鼓。与之相反的是,那些沾有互联网概念的小盘股却疯狂起舞。
    3月16日,平安业绩和分红预案公布第二天,其股价一路向上,从上一交易日的68.94元涨至73.47元,涨幅达6.57%;随后此轮最高上攻至79元以上。但接下来几天便开始调整,截至3月27日,平安股价盘中滑至76元区间。
    “还是盘子太大了,这么大利好也提振不大,资金都跑到小盘股炒作去了。”梁思利(化名)是广州一位投资者,满仓持有平安股票,3月26日其对记者称,现在股市中真正的高富帅无人问津,反而那些小而差的伪互联网公司受到资金热捧。
    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在2014年的年报中惊艳亮相。华泰证券金融研究员罗毅如此描述:平安互联网金融航母成型,总用户1.37 亿。互联网金融业务融入“医、食、住、行、玩”生活场景,实现海量获客,截至2014 年底,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7 亿,年活跃用户6925 万。陆金所、万里通、平安好房、平安好车快速成为细分领域龙头。
    “从互联网金融布局来看,实际上,平安已经可以与阿里和腾讯媲美。”上述深圳某投资公司总经理认为,平安能够将互联网与传统综合金融对接,其竞争力也是其他公司难以企及的。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平安旗下的陆金所P2P、非标交易规模总数达千亿元,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将冲上两万亿规模。同时平安也完成了从支付、理财APP等互联网金融闭环打造工程。如今,平安着手了更大的互联网金融棋局。
    近日平安宣布,将旗下多个小微金融相关业务体,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也就是原来分散在各处公司、部门旗下的小微金融都将独立出来,汇集到普惠金融这一大旗之下。平安的目标是将“平安普惠金融”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马云独立整合这一块最被资本市场看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不仅是业务专业性发展的必要,同时也是未来上市之需,而平安与之有了类似的手笔。
    一家互联网或者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如何?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和在中国香港上市的腾讯目前的市盈率分别是30倍、45倍。同在A股市场上,只要沾有互联网或者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股均一飞冲天,如全通教育市盈率近600倍,股价从一年前的34元最高涨到348元,一年股价涨了十倍;上海钢联市盈率炒至千倍以上,不到一年股价也涨了近5倍;巢东股份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光环,在不到半年时间经过数个涨停,从10元暴涨至40元,实现了4倍涨幅……当下这样的牛股数不胜数。
    那么平安的股价与估值几何?目前平安的市盈率处于18倍左右,不仅与这些互联网概念股相差甚远,而且与传统的保险股相比,也是上市保险公司市盈率最低的公司。“平安不仅在保险、银行、资产管理等传统业务上保持行业领先的快速增长,且在互联网布局上已经卓有成效,但市场自有其选择和逻辑。”上述深圳某投资公司总经理认为,这已与公司业绩本身无关,而是资本市场自身缺陷所致。
转机来临?
    一些关于资本市场的积极变化正在平安身上发生。
    今年是平安员工股减持的最后一年,市场的压力解除。当年平安上市之前通过代持的方式实现了包括普通员工在内的持股方案,平安此部分员工股减持时间从2010年开始为期5年,2015年已是最后一年。当时5年减持的规模为8.6亿股、占公司股份11.7%。市场认为减持已至尾声,这一压在市场的巨石终于解除。
    2月份,平安推出了新的员工持股激励计划,千名排位在前的员工将用薪酬和奖金购买平安股票并锁定6年,市场预计此部分市值总共达百亿,“这笔买入对平安股价显然有提振作用,估计3月份就会逐步购入。”梁思利说,持有平安在于看好日后的业绩和动力。
    恰在此时,平安又推出了高分红预案,广发证券保险业研究员张黎、曹恒乾分析称,公司公布未来3年股东回报规划,结合公司今年2 月公布的员工持股计划,“我们认为公司彰显出强烈的市值管理意愿,提振市场信心。”
    最近,几乎所有的券商研究员都对平安充满溢美之词,纷纷将平安的股价上调至100元上下。罗毅称,平安为弥足珍贵的优质金融标的,各项业务品质极佳。“高送转、员工持股计划、利润延期释放都为股价上涨提供了理由,估值远低于同行。”
    银河证券最新研报称,平安作为集保险、银行、投资业务于一身的多元化大型金融集团,经营机制灵活、业务创新能力卓著,并且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布局领先,有望持续优异的业绩表现。
    然而,平安的股价在千呼万唤中始终表现平平,自从去年末一波蓝筹股价值大收复之后,今年陷入调整区间,如今股价徘徊在70元区间裹足不前,即使年报业绩强劲增速与大力度分红刺激股价也仅是昙花一现。
    “市场永远是对的。”资金永远在寻找赚钱的效应和机会。“虽然十送十会增加流动性,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除非小盘股泡沫破裂。”上述深圳某投资公司总经理认为,小盘股泡沫盛宴结束的条件,一是注册制实施之下大量小盘股上市改变供求关系,二是监管层严打市场炒作、坐庄行为,否则这种畸形的估值将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平安业绩的高增长以及资本市场的积极举措,依然难敌大势,平安等大蓝筹股唯有耐心,等待资本市场纠错之后,重新迎来投资者的青睐与热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