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美国投资欧洲 大佬们的逻辑
摘要:消费美国,投资欧洲!如此清晰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包括向来精明的国际投资大佬们。
消费美国,投资欧洲!如此清晰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包括向来精明的国际投资大佬们。
农历新年刚过,长和系的“世纪重组”获得通过并复牌,两家公司股价齐涨,李嘉诚身家也劲升10%,超过2500 亿港元。自2013 年底开始大量抛售内地及香港资产,至2015 年初完成企业重组并迁移注册地,李嘉诚在其人生第86 个年头,再次展现出让人震惊的魄力。
李嘉诚投资触觉敏锐,有市场人士因其“撤离”内地及香港,担忧人民币将大幅贬值。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美元加息预期已使得外资开始大量流出,李嘉诚显然是撤离大军中的一员,或者说他撤离得更早。
不仅是李嘉诚,对于其他富人而言,货币战争引起的汇率波动,已经成为困扰财富安全的不利因素。如何在货币战争中实现财富的保值甚至增值,已成燃眉之急。
跌跌不休人民币 ,加速投资海外
春节假期刚刚过去,患上“假日综合征”的人们在上班的路上显得慵懒而迟钝,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大战却早已打得不可开交:美元把人民币汇率再度逼向跌停。从2014 年初至今,人民币已贬值超过3.5%。有观点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努力避免加入货币战争,人民币实际上已被迫成为货币战役的一员。虽然说中国已加入货币战争观点过于激烈,但是,人民币单边快速升值的过程已经结束却是共识。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嘉实美国成长股票基金经理张自力指出,人民币经历了自2005 年起的为期将近10 年的大幅升值,至2014 年结束,代表人民币已经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升值过程。未来,人民币升值的空间有限,并且有贬值的空间和预期。
张自力指出,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不再是海外投资的成本约束,反而成为一个投资机会。此外,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将海外资产作为中国财富在全球配置过程的必要组成,可以完善财富的保值与增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富裕人群加速投资海外,资金流出已成事实。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 月金融机构口径的外汇占款下降1082 亿元人民币,连续第二个月减少千亿元。考虑到1 月外贸顺差创出600 亿美元的新高,外商直接投资(FDI) 为139.2 亿美元,亦处于高位,上述数据下降显示私人部门对美元资产的兴趣日浓。
国际投行高盛的报告显示,去年12 月份和 今年1 月份的累计外汇流出规模为 370 亿美元,预计未来几个月外汇流出的情况或将持续,中国居民继续增持海外资产(包括通过隐藏的资本外流渠道)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华尔街日报 》报道,许多中国富人正在将人民币资产转换成海外高端地产,从曼哈顿到伦敦再到新西兰的使命湾,都能见到中国人的身影。
光大总行私人银行处处长高宇虹告诉记者,高净值客户一般都有海外资产配置的意识,他们中不少人有海外置业的意愿,主要的目标地点是欧洲和美国,只是目前中国还是外汇管制的国家,将资产大规模往外移比较难。
汇率的波动对企业以及拥有他们的超级富豪们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手上的人民币资产数以亿元计。
公开资料显示,2013 年以来,华人首富李嘉诚大量抛售人民币资产,套现数百亿。另一方面,此前积极于内地发展的李氏企业,近年已经很少在内地拿地。与此同时,李嘉诚将长和系两公司重组,并把注册地迁至开曼群岛,他对“撤离”香港的解释是出于商业利益考量。然而,更多的观点指向李嘉诚对人民币汇率以及香港前景的担忧。一旦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香港也将承受巨大风险。
美元,投资大赢家?
经济低迷,需求疲软,美元倚仗美国经济走强可谓一枝独秀。多位分析及投资人士认为,美元将走出新一轮牛市,美元及美元资产将是投资首选。
美国经济强势支持美元走强,美国的大多数竞争对手——如欧洲、日本、俄罗斯,却不断削减利率,使这些货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以欧元为例,去年欧元对美元已经大幅贬值,今年这一势头将继续,尤其在欧洲宣布购债计划之后。现在,欧元与美元等值只是时间问题。高盛集团在去年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两种币值将在2017 年实现等值。若按照当前1 美元兑0.8921 欧元的汇率,美元对欧元仍有至少12% 的升值空间。
这就不难理解,目前各方对美股的走势分歧,却不约而同地预期美元将走强。
美银美林认为,经过近年大幅上扬,美股已经“成熟”,上升空间有限,但美元强势却刚刚开始。
来自该行的数据显示,2014 年末,纽交所股票市值达到纪录新高的19.4 万亿美元,较2009 年低点的8.7 万亿美元大增122%。无论是从持续时间还是以回报率角度看,当前标普500指数牛市已经“成熟”。相反,美元则处于牛市初期,从历史走势看,美元指数仍然处于低位。
张自力博士在接受《CM华夏理财》采访时更是预言,一个“超级美元时代来临”。自去年夏天以来,美元大幅走强,去年三季度更是连续14 周上涨,创17 年来最长的上涨纪录。张自力认为,美元过去三十年所走的超长期下降通道的上轨,将在这波中期走势中受到挑战,一旦美元顺利突破这个三十年下降通道的上轨,美元将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出一个超级的上升通道,且这个趋势的形成,可能在未来一两年里就会出现。
美元强劲的基础似乎相当结实。美国强劲的经济复苏,市场对于美国加息的预期,使美元资产收益率更高,资本的逐利性特征使得全球超规模的资本持续流入美元资产,从美股到美债,再到美国的商业地产。高宇宏则告诉记者,美元近年一直坚挺而且有升息的预期,目前高净值客户外币理财方面主要是美元理财。
有趣的是,美元走强,美股反而可能受到伤害。英国《金融时报》近期刊登文章指出,由于美元上涨,在2014 年最后一个季度,许多大型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利润下降。卡特彼勒(Caterpillar) 的利润下降25%。宝洁(Proctor & Gamble) 预计,由于强势美元的影响,2015 年的利润将会出现零增长。苹果(Apple) 和谷歌(Google) 也就“猛烈的汇率逆风”发出警告。
抄底欧洲,大佬们都去了
对于投资,顺势而为是一种思路,逆向思维是另一种思路。如果说投资美元及美元资产是前一种,那么,趁QE 抄底则是后一种。
正如巴菲特所言:“美国是我的初恋,但我看到欧洲对我们有很多可能性。”
他认为,美国经济正在强劲增长,美元已经是最强势货币。但作为投资来说,最佳抄底时机也许已经过去。在这个时期投资可能抄到的不是底部而是中上部或者头部。无论今后投资欧洲是否成功,都折射出巴菲特的一贯投资策略。
看得出来,巴菲特以4 亿欧元收购欧洲最大摩托车零部件零售商, 这笔交易有望成为巴菲特欧洲收购大潮的开路先锋,也满足了他多年想收购美国以外企业的愿望。
李嘉诚要比巴菲特更早地介入欧洲生意,长和系近年大力拓展欧洲市场,其中又以经济较稳健的英国为主,也包括意大利、瑞典、丹麦、奥地利、爱尔兰等其他欧洲国家。除不断收购外,长和系还在欧洲大量买地,有人认为这与他1967 年首次“抄底”进入香港房地产行业的情形十分相似。和记黄埔2013 年的财务报告显示,欧洲已成为其收入最大来源,贡献了43% 的总收入,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贡献比例仅为15% 和11%。
有专家认为,现在对欧元贬值、希腊新政府上台后的债务危机等问题炒作的成分比较大。他坚持的观点是,出于各种各样的政治考虑,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包括在欧洲都被人为地夸大了,实际上,欧洲国家的公共债务率并不是最高的,虽然的确超过了欧盟本身所规定的标准。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下,股市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摩根士丹利前全球首席经济学家Joachim Fels 指出,投资者应该为更大的流动性过剩做准备,这些流动性会推高很多金融资产的价格,他建议那些还没有建仓的投资者应该赶快入场。
虽然美国经济强势,但美股的高估值已让市场感到担忧,连美联储也开始拉响美股的“警报”。相比之下,欧洲股市因估值较低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甚至在美国本土 ,一些基金经理们已经开始撤离。
高盛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9 月首次加息,标普500 指数的市盈率将因此下降,“聪明的资金正在出售,而非买入。”
事实上,已经有投资人开始“行动”。奥本海默基金的首席投资官Krishna 开始将资金转向欧洲、日本和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股市,这些国家大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或者有宽松的预期,且估值较低。据了解,该基金管理规模高达2350 亿美元资产。此外,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席勒近期也表示,根据他的计算,美国股市目前的整体估值已经和历史顶峰2007 年相当,欧洲股市估值只有美国的一半。席勒称自己已买入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的股指期货,因为这两个国家股市的估值很低。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