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澳优再找外援 台湾药企成大股东 乳企卖股挣扎样本

作者:金晓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1-28 21:56:00

摘要:因财务问题被“禁闭”28个月后终于得以复牌的澳优乳业(01717.HK)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是大股东们的连续减持。

  华夏时报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因财务问题被“禁闭”28个月后终于得以复牌的澳优乳业(01717.HK)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是大股东们的连续减持。1月22日,澳优再度发布公告显示,台湾晟德大药厂拟向公司两个主要股东收购所拥有的澳优乳业的15%和20%的股份,通过此次交易,晟德将以超过40%的股权比例跃升为澳优的最大股东。

  “新股东的进入,澳优管理层没有变化。”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来被负面缠身的澳优欲重新激活市场的难度很大,不过,其显然已经为自己找好了退路,通过海外收购等国际化手段逐渐淡化原有的“澳优”品牌标签,成为了其当下必须选择的无奈之举。

  两轮股权抛售

  记者在澳优该份公告中看到,公司两个主要股东与台湾晟德大药厂签订不具约束力的意向书,后者拟向前两者收购其拥有的澳优乳业15%和20%的股份,每股参考购买价不低于3港元。如果本次收购成功,晟德的持股将超过40%,成为澳优乳业的单一大股东。

  而这已经不是澳优大股东的首次股权抛售。曾在2014年11月,也就是澳优乳业停牌28个月之后,复牌才3个月,就宣布晟德大药厂及其子公司以7.65亿港元向该公司大股东收购其手头的25.84%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澳优在此前曾经历一次自2012年上旬开始长达28个月的停牌。据了解,这一次旷日持久的停牌缘起于一个财务问题调查。在2012年3月安永发给澳优的“未解决事项”信函中,澳优提前确认了2011年12月的一笔1.23亿元收入,最后澳优乳业在2014年8月4日复牌之前终于承认这批等值货物并未在2011年年底前发给分销商,所以不应确认为当年收入。

  对此,颜卫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轮股东的抛售股权行为和之前的财务问题并没有关系。出售股权的两位创始人是由于其他业务繁忙,2013年已离开公司专心做其他业务。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颜卫彬依然持有澳优8.8%股权,除了晟德和部分小股东之外,其余股东占公司比例为39.64%。

  负面影响承压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于2003年创立的澳优乳业总部位于长沙,是一家在中国、欧洲、北美、中东及其他海外市场从事营销及销售活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2006年开始进入原装进口奶粉市场,2009年在港交所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设有3条生产线,奶粉全年年产能总共约1.5万吨。截至2014年6月31日,澳优取得收入约9.37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7.5%。

  奇怪的是,不仅北方市场几乎见不到澳优产品的身影,而且在其大本营的广东和湖南一带的南方市场,也普遍市场反应不佳。“市场上有卖,但多数人购买意愿不高,可能和品牌度有关系。”一位南方乳企工作人员说。

  曾从2009年开始,因为“达芬奇”事件之后,声讨“假洋品牌”成了大众最热衷的话题。消费者对市售洋品牌身份真伪的高度关注,让澳优奶粉的生产商——澳优乳业也卷入这场质疑中,澳优被指责实为总部在湖南的一家贴牌商。不过,随后澳优对外作出了澄清:澳优是由中国企业家创办的国际品牌,澳优每一克奶粉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在长期深耕乳业市场的中北蓝海FMCG品牌营销策划机构首席运营官王子恒看来,澳优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长空间已经很有限了。此前“假洋品牌”、财务造假引起的停牌风波和股东们的连续抛售股权,都对澳优品牌有或多或少的伤害。

  再变国际化身份

  穷则变,变则通。当外界将更多的矛头指向澳优的时候,澳优最终选择了国际化的道路来转变舆论导向。

  2011年3月,澳优乳业宣布收购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股权,此次对海普诺凯的并购是澳优乳业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企业并购,荷兰海普诺凯成为继澳大利亚塔图拉、法国诺蒂柏欧之后,澳优乳业的第三大奶源供应商。前不久,澳优刚刚又收购了控股时期剩余的49%股份,完成了对荷兰海普诺凯的全资并购。

  据澳优方面介绍,目前,公司在荷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销售方面,中国市场稳步推进,并在北美、欧洲、俄罗斯和中东设立4个当地公司开展自有品牌业务。

  基于此,业内认为,澳优乳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乳业集团公司,但是近几年受国家乳业新政和之前长达28个月的股市停牌影响,发展比较缓慢,后劲乏力,倒是其海外并购的荷兰海普诺凯旗下几个品牌市场表现异常活跃,因受恒天然风波影响欧系奶粉成为进口类奶粉新宠,澳优乳业欧系荷兰原装进口奶粉品牌最近几年业绩增长惊人。

  不过,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台资涉足内地奶粉市场早有先例,味全、旺旺(运作日本品牌森永奶粉)都在内地有奶粉业务,但发展都不是太理想。

  “眼看着内地奶粉市场这块蛋糕每年都在持续增长,很多台资大佬早已想进入。这次晟德的入主,很可能会进一步淡化澳优色彩,强化‘荷兰海普诺凯’的欧籍国际身份。这应该也是其全资并购荷兰海普诺凯并扩大荷兰基地产能的真正用意所在。”王子恒分析认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