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天3连涨:成品油消费税上调合法吗?
2014年7月以来,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断崖式”下跌,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也出现罕见的“十二连跌”局面。今日将再度迎来国内汽、柴油价格调整的“窗口期”, “十三连跌”似乎已无悬念。此次下调后,93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将全面进入“五元时代”。然而,市场普遍关注的却是此次油价下调是否会再度遇到消费税上调?
【雷雨智库】
开车去加油站加油,加的是税,不是汽油。一句调侃,却也是普通消费者对连续上调成品油消费税的不解。
去年11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拉开了消费税连续上涨的序幕。12月12日,成品油消费税第二次上调。今年1月13日,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迎来第三次提高。短短45天内,成品油消费税就实现了“跨越”。三次上调后,汽油消费税上调幅度达52%,柴油消费税上调幅度为50%。
45天,三次提税,合法吗?由于有全国人大对国务院的相关授权,此外,现行消费税暂行条例也明确规定,“消费税税目、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因此两部委调整消费税符合现有程序。
虽然合法,且提高消费税利于抑制能源浪费,利于环保,但每逢油价下调就上调消费税未免还是任性了些。如此“小步快走”的调税方式引发市场担忧:如果未来国内成品油价格随着国际油价走势“水涨船高”,现在已经加上去的消费税能不能再调回去?中国的燃油消费税到底达到什么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才是最为有利的?燃油消费税的“顶部”在哪里?
国内成品油消费税45天三连涨的简单粗暴背后,很明显是为了迎合成品油价格调整。财税调整关乎国计民生,迁就另一个价格调整的时间,难以体现税收的严肃性。另外成品油消费税要达到引导能源消费,节能环保的目标,其上调幅度也应经过精算后得出,做到科学合理。但从最近三次调整结果看,更多的是起到了降低民众“税痛”以及减轻舆论压力的效果。
成品油消费税上调也许属于必然,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制定合理的参考标准,让调整更具说服力,并在消费者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间寻找到平衡点。在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强调“税收法定”、“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如此轻易地调整税收与人们的期待有较大落差。不过,这次舆论争议却有可能成为倒逼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一个机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