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布暴跌:纺织企业如何“抗寒”?
摘要:如果没有卢布的持续暴跌,中国纺织企业生意在俄堪称“红红火火”。然而,最近卢布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贬值,颠覆了原有的一切。
近日,俄罗斯卢布断崖式下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头条。在2014年上半年,1美元能够兑换33卢布,最近,甚至一度变为1美元兑换72卢布,在出口行业刮起一阵“西伯利亚寒流”,不知不觉卢布就成为了2014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我国不少地区的以俄罗斯为重要出口市场的纺织企业都因此被波及、被“冻伤”,其中,绍兴纺织企业受到的冲击颇大。
【雷雨智库】
订单频频下降纺织企业日子不好过。如果没有卢布的持续暴跌,中国纺织企业生意在俄堪称“红红火火”。然而,最近卢布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贬值,颠覆了原有的一切。
据悉,进入2014年下半年,绍兴市对俄罗斯出口规模呈现逐月缩小的态势,特别是11月份对俄出口仅为4624万美元,同比和环比下降均接近20%。柯桥区1~11月份对俄罗斯出口额1.7亿美元,下跌近7%。其中11月份,出口下跌更为明显,达27.59%。
卢布贬值,可谓危中有机。随着俄罗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档次提高,对中高档产品需求扩大。俄罗斯市场向更多的国家开放,吸引了更多的贸易伙伴加入,因此纺织企业应扩大中高档产品的比例,增强竞争力。中国企业作为俄罗斯纺织品的传统供货商,要看到市场发展变化,出口产品要随着俄罗斯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才能长远立足于俄罗斯市场。作为企业,要在分析俄罗斯市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研发,开发出适合当地的新型纺织品面料,加大品牌宣传。
但走出去做外贸的同时也要注重国内市场,纺织企业需要通过内外贸并举、两轮驱动,来进一步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好利用人民币、美元或欧元进行结算来规避汇率风险,不妨利用价差从俄罗斯进口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俄资源产品或缺口商品,寻找新商机。
应对“西伯利亚寒流”纺织企业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国际经济的变化莫测,也不能一味等待国际形势好转再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这种被动的经营方式终将会把企业葬送。纺织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高质产品、拳头产品,让企业能够经受住任何外在环境变化的打击,这才是企业最应该做的事情。(内容由大数据产业情报平台METIS提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