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市盈率只有8倍 上市预留成长空间 万达商业:香港IPO年度压轴戏
摘要:作为内地最大的线下商业地产和消费运营商,万达正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开启城市商圈运营和消费体验的转型之门。
12月23日,《华夏时报》记者在香港挤出了一身汗。
当天上午,在中环附近的交易广场里,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03699.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一间几百平米的大厅却被上百人挤得满满当当;当天下午,从中环一直步行到铜锣湾商业区,不宽的街道上同样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各个商家的圣诞打折季吸引了不少香港市民,但人群中更多的是操着内地口音的内地游客。
在很多香港人眼中,内地游客在这里挥金如土,图的是“物美价廉”;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最近几年来内地的传统商业正面临着一场解构和重建,未来的供应链会更短,信息会更对称,由此带给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会更好,价格也会更便宜。
而作为内地最大的线下商业地产和消费运营商,万达正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开启城市商圈运营和消费体验的转型之门。
正如12月23日当天很多香港投资者在交易盘面上所看到的,万达商业地产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简称是“万达商业”,后面没有了“地产”。
万达商业是2014年香港市场年度最大一单IPO,也是本年度的压轴戏。
不能不提的阿里
上市敲钟仪式之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特意给现场众多的媒体记者预留了几分钟的采访时间,而当他走到记者面前,接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他和马云的首富之争。
三个多月的时间,这个话题一直没有冷却过。
而舆论将王健林和马云联系在一起,更早则是始于2年前在央视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上的那场亿元豪赌,从那一刻起,在王健林和马云这场豪赌的背后,也是中国传统商业模式转型过程中,线上和线下两个巨头之间的竞速之争。
如果从资产规模上来说,重资产的万达商业显然要大于轻资产的阿里巴巴;但是,如果从股价市值上来看,阿里巴巴(BABA.NY)却10倍于万达商业地产。
在万达商业挂牌前的几分钟,媒体记者们聚在一起还在算计,万达商业的股价要涨到多少钱,王健林的身价才能超过马云。
然而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王健林回答得似乎很轻松:“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第几富,以前做首富的时候,也没有不开心,也没有很高兴,因为首富不是我的目标,我要做的是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
王健林着眼于全球,马云又何尝不是,这是一代中国企业家的梦想。
然而从眼下来看,马云需要解决的问题似乎更多一些,因为即便是近在咫尺的香港,也很少有香港人会选择每天趴在电脑前网购,他们宁肯去铜锣湾或者尖沙咀的商场楼下排上几个小时的队,以求能够买到限量的打折商品。
作为购物天堂的香港,网购却是异常的孱弱,这似乎很难理解。但是在和记者沟通的香港本地人看来,正是因为成熟和便利的商业体系,才使得网购在香港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
12月23日晚间,香港当地电视台在报道万达商业和阿里巴巴市值比较时,也提及这个问题,两家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背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
当然,在这个转型尚未完成时,仍旧每天都会有大量来自深圳的代购客通过罗湖口岸,拥入香港的大小商场,从奶粉到手机,从鞋包服装到化妆品,甚至是内地产的茅台酒中华烟,都会带回深圳之后再打包快递发往全国。
“内地商场的东西好,但是价格贵;淘宝网上的价格倒是便宜,但是质量不好。”内地传统商业的窘态,成就了这些代购客的生意,也造就了一条畸形的电子商务链条。
内地的传统商业形态正面临着转型,而包括阿里在内的一大批电子商务网站崛起,又在试图重构一套新的商业形态。
作为国内最大的线下商业体,万达商业同样在加速自己OTO计划,布局电子商务,不过,万达商业并不是要做第二个阿里巴巴,而是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所有万达商业的细节当中,从泊车到消费,从比价到支付,用王健林给出的定义,就是将万达广场打造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广场”。
王健林在12月23日向记者透露,目前万达正在成都建设一座大型的云计算中心,预计在明年三季度完工,四季度之后就可以具象化地向消费者展示这一系统。未来,万达商业的定位是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中国人生活消费体验平台。
站在转折点上
在这套系统没有成形之前,万达商业仍旧被香港和国际投资者视为一家来自内地的房地产公司,甚至在万达已经转型商业地产十多年之后,这些投资者仍旧无法将其和恒隆、太古等香港老牌商业地产商一视同仁。
以万达商业每股48元的发行价计算,其静态市盈率只有8倍左右,而同期恒隆地产的市盈率在16倍左右,太古地产的市盈率也有12倍。
这些投资者会用最为传统的衡量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指标去衡量万达商业,当然,也包括内地政府对于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措施所带来的政策面影响。
对于万达商业此次赴港上市,有市场传言是因为其以售养租的模式遇到了“天花板”,意在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以融养租。对于市场的误解,王健林感到难以理解,因为他从来没有将万达商业和“天花板”一词联系起来,“任何商业模式都不可能有‘天花板’,即便是传统的制造业,只要持续不断地研发,也可以做到持续不断的领先,相反,如果不创新,即便是处在一个朝阳产业也会死掉,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不就死掉了吗?”
“再好的行业也有烂公司,再差的行业也有优秀企业。”王健林的这一态度,是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国内多数商业领导者的共识。
在敲钟仪式现场开始之前,王健林和前来祝贺的几十位内地民营企业家合影留念,在合影时,王健林伸出双手将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和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拉到自己的身边,王健林将这两人称之为自己的“老大哥”,也是他特别感谢的,这一个星期以来,两位老大哥陪着王健林一路从武汉到香港。
和万达商业一样,泛海控股早已淡出房地产,转向金融和投资业务;而马蔚华也已走出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在探索金融国际化。
志同而道合。在敲钟仪式现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是一张张媒体记者所熟悉的面孔,新浪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张大中、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建业集团董事会主席胡葆森、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海底捞董事长张勇……
“我今年接待了十几单来港上市的项目,港交所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了。”一位现场的中介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错过阿里之后,香港市场迎来了像万达商业这样全球居前几位大企业的大型IPO,港交所董事会主席周松岗和总裁李小加同时出席一家公司的上市仪式,也是不多见的。
外界所知道的是,万达商业的上市是港交所今年规模最大的一单IPO。
但是在现场一位国际投行负责人的眼中,这些商界名流不仅见证的是一家全球最大规模商业地产公司的上市,同时也是见证了中国乃至全球大消费行业资本运作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万达商业的上市,能够帮助全球投资者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潜力,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