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墉:制定经济政策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象组织称今年将是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在过去的十年,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加快,2013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值比1990年高出了15%,增长速度达到近30年来的最高值。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报告强调气候危机加剧,而国际协商停滞,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大鸿沟。
在秘鲁首都利马正在举行第2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会议12月1日开始,为期两周。 目前大会进入高级别会议阶段,各国部长将在未来几天进行进一步磋商。
把目光放在2015年第21届巴黎气候大会上吧,利马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为明年在巴黎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做好准备。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著名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上代表世界银行分享了对巴黎气候协议的强烈愿望。
金墉围绕“经济政策是调动全球协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这一主题发表了讲话。以下为其讲话全文节选:
在巴黎,我们将有机会明确我们团结一致的雄心。这一雄心可以表现为增加对清洁能源的长期需求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雄心越大,对帮助经济转型的项目和工程的需求越大。大的雄心也会给投资者(不论国有还是私有,国内还是国外)发出信息:清洁能源和交通系统、可持续农业、森林和新的高能源效率产品的需求和长期投资的回报率增加。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第21届(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协议,首先协议的语言必须有利于增强团结一致的雄心,并提出实现2100年前碳排量降至零的清晰道路。
第二,单个国家的政策要能全面解决如何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杠杆作用制定合理的价格,提高效率,奖励脱碳,以及解决经济弹性问题。
第三,经济政策上要认识到利用公共发展基金和气候融资来催生用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创新融资方式。如果没有基于市场机制、税收的网络化的碳交易市场,资金流不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需要的水平。
最后,要加强私企、国家、城市、民间团体组成的共同利益联盟。与以往的气候协议不同,巴黎协议不仅需要强调经济转型,还需要突出污染物和碳排放目标。
我再谈一谈对什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经济管理方式的看法,以及我们对各国提出什么样的国家自定贡献预案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INDC)的期望。
我们理解世行的很多客户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各国达到碳排放量峰值的时间节点不同。管理好经济,从而确保在拥有发展所需能源的同时,各国能够逐步使能源部门“去碳化”,这是发达国家此前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未曾面临的挑战。
然而,每个国家不管其在何发展阶段都有能力力争做到有效管理经济,达到低碳的目标,这将有益于消除贫困和促进共同繁荣。而这至少意味着要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明确把碳定价作为长期目标,制定与效率标准挂钩的合理能源价格,取消包括化石燃料补贴在内的补贴方案,这些补贴对经济和环境是有害的。
所有国家都应该承诺给碳定价。这是将排放量降低至零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措施。可以通过税收、市场机制和调控来确定有效的碳价格。不论一国、一地区、一城市有什么选择,碳定价能使污染的代价更昂贵,而奖励高效率和清洁生产。
通过碳定价可以提高财政收入,新增收入可被用于产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我们可以从对商品征税转变为对有害物征税;通过征收碳税,减少征收劳务税和投资税,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刺激经济发展;或者通过补助研发来提高创新和绿色科技。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就是最有力的例子之一。其碳定价机制对纳税人没有害处,不会增加纳税人所缴税额。政府已经向家庭承诺这不会影响家庭的总税务支出。由于碳税的引入,劳务税则被降低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顶峰时期,该省开始征收碳税,碳税从每吨10加元涨到现在的每吨30加元。
在这期间,通过征税降低了碳排放,同时帮助个人和企业减少了净3亿加元税收。值得注意的是,引入碳税以后,英属哥伦比亚省GDP增长超过加拿大其他地区。
但单靠给碳定价还不够。需要其他平行辅助政策把投资引入到清洁能源科技和产业中。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会带来双赢:为消费者省钱,同时受益于更好的空气质量和更低的污染和碳排放量。通过提高性能标准帮助设备、建筑、交通、工业提高能效。这些提高能效的方式将有可能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之前下降12.5亿吨。
此外,尤其需要增加可再生能源、发展碳捕获封存技术,并且在本世纪末实现零碳排放目标。基础设施投资也是必须。很多国家电网改造后大大提高了效率,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可再生能源可用于并网发电。
矿物燃料补助危害巨大,但一直没有实现取消。现今5000亿美元矿物燃料补助主要让高收入人群受益,不能帮助穷人,也无益于环境。这些钱应该被更好地使用,比如投资教育、医疗,资助减排技术。
长久以来政治因素阻碍了领导取消行业补助。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的经验都表明取消化石燃料补助是成功的,穷人能受益。
有效管理经济也意味着要找到方法增加投资、提高经济弹性。各国的贡献也应该进行调整。政府应出台措施提高弹性,确保考虑进经济发展中的气候投资风险。
中央政府支持鼓励城市向更清洁、更适宜居住转型的回报很大。发展迅速城市的城市规划应该推进开发一些安全的区域。在城市交通规划上,要兼顾弹性和竞争力。
最后,我们希望INDCs将给农林业制定明确的政策框架,农业做到满足营养和食品安全,满足城镇人民生活,减少土地使用所产生废物的排放。如果各国能在这些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将给经济活动参与者传递强烈的信号。
各方联合起来实现零排放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巴黎协议的关键组成内容。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如果国家运用调控能力制定合理价格,奖励清洁能源投资,使用一系列可能的政策方法,将会迎来更大的投资流。
例如摩洛哥制定了更为大胆的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标,降低化石燃料补贴,建立了有吸引力的法律框架。因此,该国享有太阳能科技创新中心之名,对可再生能源投资从2012年的2.97亿美元增加至2013年的18亿美元。
金墉在讲话结尾说:“今天,我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作为世界银行行长,我将推动我们的机构、运用我们在各领域的能力(包括经济、技术和人力)来鼎力支持发展转型,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同心协力保护好地球。”
(本报记者温彦卿编译自华盛顿外交关系协会网站)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