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庞中英:中国对外经济战略不是另起炉灶

作者:庞中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2-05 23:58:00

摘要:最近几年,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对外经济关系,其实一直面对着不太好的形势,甚至是险恶的局面,我们面对着巨大的艰难的挑战。

  我这些年来的专业领域主要是全球问题,包括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世界外交,尤其是全球经济治理。最近几年,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对外经济关系,其实一直面对着不太好的形势,甚至是险恶的局面,我们面对着巨大的艰难的挑战。许多人忽略了这一点,或者故意视而不见。目前,中国外交,包括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到底如何评价这些进展?难道是中国对外关系高歌猛进了吗?难道是中国外交更上层楼了吗?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也许是因为我们深刻反思,在绝处逢生,在困境中看到了柳暗花明。比如,TPP其实对中国的挑战仍是巨大的,我们通过在APEC制定FTAAP的路线图,以及相继与韩国、澳大利亚的双边自贸协定成形,仅仅是对TPP冲击的初步化解。接下来,我们仍然不能过于乐观,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关于所谓“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我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说很不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是二战结束后仍然年轻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成名作”,是一个详细的战略、政策建议,后来被美国政府和军方采纳。“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二战之后提出的,具有冷战背景,为与苏联竞争,美国需要先扶植西欧。“马歇尔计划”中还包含有多边战略,有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世界银行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我们现在还远远达不到。

  而我们现在的这些以各种基金和开发银行为名的对外经济合作计划,无论在背景、动机、形式、内容、对象等方面还不能称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即使借助“马歇尔计划”来形容中国的这些倡议和计划,几乎是画蛇添足的当下版。如果非要如此,这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上是不可行的,甚至是自杀行为。为此千万要谨慎。

  “一带一路基金”、“金砖发展银行”的资金是从何而来的?来自中国经济的“美元化”,即主要是作为我们的问题,而非成就的所谓天文数字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

  今天的中国也不是昨天的美国。道理就这么简单。

  分享一下我上个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关于G20峰会的一个国际研讨会的情况。在《布里斯班G20公报》中,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强调,要“加强全球性的机构或者制度”,这就是该公报第二部分的内容。这是他们在布里斯班达成的主要成果之一。中国目前的上述对外经济合作计划,尤其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被外界,尤其是西方解读为中国挑战现存的全球制度,尤其是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制度。但这次习主席在G20同意和强调中国也一样支持加强全球制度,而非弱化全球制度,就很好地回答了中国的对外经济战略与全球经济秩序之间的关系。中国主张改革IMF、加强以WTO为主的全球多边自贸体制,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而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支持世界银行搞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愿意把自己的“一带一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纳入全球计划中。中国通过G20平台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在世界经济秩序问题上,尽管中国要求改革IMF,尽管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有声有色,但是,中国绝不是另起炉灶去谋求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这一点是明确的和必须的。

  在布里斯班,我目睹了澳大利亚提名、其他国家(除日本外)都同意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中国最后争取到了2016年担任G20主席国的国际领导机会。G20代表了一种全球大妥协、大合作。不管其合作多么困难,但确实非常必要,是“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即将主办G20的中国,更需要全球框架、全球制度,而不是另起炉灶;一个越来越依赖外部世界的中国,更需要全球框架和全球制度的保证。现有的全球框架和全球制度稍加改革,或者得到加强,都符合中国的长远和深刻利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