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奔驰:重生之举

作者:刘珊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1-28 22:52:00

摘要:梅赛德斯-迈巴赫S 600以及奔驰旗下4款首发、7款中国上市,共计34款车型亮相广州车展奔驰展台,无论是重量级车型还是展车数量,都足以让奔驰展台熠熠生辉。

 

■刘珊珊
 
    吃饭六菜一汤、喝酸奶不舔盖的土豪们注意了,迈巴赫又复活了!
    梅赛德斯-迈巴赫S 600以及奔驰旗下4款首发、7款中国上市,共计34款车型亮相广州车展奔驰展台,无论是重量级车型还是展车数量,都足以让奔驰展台熠熠生辉。
    全新的阵容让奔驰信心十足。“在强大的产品、经销商网络发展以及一系列本地化策略支持下,2014年成为我们在中国强势发展的一年。”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戴姆勒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仕凯表示,奔驰不会满足于既有的成绩,“我们将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同时对2015年实现超越30万辆的销量目标充满信心。”
 
迈巴赫复活
    这已经是迈巴赫的第三次复活了。
    迈巴赫的简历应该怎么写?不精确却又真实的表述是:迈巴赫,生于1921年,卒于1940年。生于2002年,卒于2013年。生于2014年……死而复生竟然不止一次。
    广州车展前夜,梅赛德斯-奔驰举行了全新子品牌——梅赛德斯-迈巴赫的全球首秀庆典,首款车型梅赛德斯-迈巴赫S 600也一同亮相。这也意味着,于2013年停产的迈巴赫以梅赛德斯-迈巴赫子品牌的方式再次复活。
    充满传奇色彩的迈巴赫诞生于1921年,其间经过二战停产并由奔驰于2002年复产后,迈巴赫的表现依然萎靡。自2002年至今一共才生产了3000辆,其中2010年仅售出约200辆,与当年全年戴姆勒-奔驰公司各类车型127万辆的全球销量形成强烈反差。2011年,奔驰宣布旗下的迈巴赫系列轿车将于2013年全面停产,迈巴赫再度陷入沉寂。但仅仅一年之后,奔驰又宣布迈巴赫和AMG并列,作为奔驰品牌的子品牌复活,其中AMG偏运动、轿跑,而迈巴赫更专注专属服务,提供更高的品质与尊享的用户体验。至此,迈巴赫已三度重生。
    据了解,梅赛德斯-迈巴赫S 600售价甚至将达到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万元),和宾利飞驰、劳斯莱斯魅影相当。此外,用户还可以选装防弹版的车型,防护等级高达VR9级。20万美元以上的超豪华车无疑将直接拉升奔驰的品牌形象,帮助其与宝马、奥迪拉开差距,也将帮助戴姆勒从大众旗下宾利、宝马旗下劳斯莱斯等对手中抢夺客户。
    迈巴赫子品牌选择在中国首发也体现出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梅赛德斯-迈巴赫在广州的全球首秀,表明了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是如此热切希望倾听中国消费者的心声,而他们的声音在我们的全球系统也发挥了其应有重要性,这是梅赛德斯-奔驰兑现对中国消费者承诺的最新证明。”唐仕凯称。
 
产品线壮大
    当然,奔驰展台吸引人眼球的决不仅仅只有迈巴赫,还有7款上市车型。
    本次车展上,奔驰S级产品线得到进一步完善。与迈巴赫气质迥然不同的全新S 63 AMG 4MATIC轿跑车,以247.8万元的售价宣布上市。同时,S 500 4MATIC轿跑车也正式上市,售价为199.8万元。尽管目前奔驰全球销量不及竞争对手宝马和奥迪,然而在豪华汽车品牌旗舰车型中,奔驰S级却拥有绝对优势,全球销量几乎相当于宝马7系和奥迪A8之和。
    而作为高性能紧凑家族的最新成员,GLA 45 AMG 4MATIC售价为57.8万元。同时,奔驰为S级家族还带来了搭载4MATIC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S 400 L 4MATIC车型(售价为133.8万元),S 500 L 4MATIC车型(售价为209.8万元)则搭载了全新4.0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并标配驾驶辅助组件增强版,两款车型的升级将旗舰座驾的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提升到全新高度。
    国产车型家族上市的车型中,新E 180 L售价为39.8万元,GLK 300极致版售价为55.8万元,将GLK车型人气进一步提升,也延续了奔驰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前,奔驰在华发动机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奔驰C、长轴距奔驰E和GLK跨界车在中国的产能。此次新车型的上市将为奔驰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贡献力量。
    根据戴姆勒集团CEO蔡澈在2010年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奔驰将于2015年在华产销超过30万辆。按照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奔驰今年在华销量将超过27万辆,2015年目标有望超额完成。奔驰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表示:“今年前10个月,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在华销量超过216000辆,同比增长30%,一举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量,这也是客户长期以来对奔驰拥护和支持的最好体现。”
    全新的产品阵容将为奔驰贡献多大的销量,又将把奔驰品牌提到怎样的高度?答案一如复活迈巴赫般迷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