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三天大涨超百点 沪指迈上2600 降息奠定“股债双牛”基石

作者:付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1-26 23:11:00

摘要:今年屡次扮演“超胆侠”的“央妈”难以袖手旁观,在部分银行头寸紧张、本周打新资金冻结压力大的背景下,终于祭出降息神器。

三天大涨超百点 沪指迈上2600 降息奠定“股债双牛”基石

  华夏时报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沪港通虽不“争气”,但架不住“央妈”给力。

  上周开启的沪港通并没掀起想象中的热度,不仅额度使用远低于预期,煤炭、银行、食品饮料等沪港通概念板块更成为上周仅有的3个整体收阴的板块,久跌后小盘股则出现大幅反弹,表现强于大盘股。

  今年屡次扮演“超胆侠”的“央妈”难以袖手旁观,在部分银行头寸紧张、本周打新资金冻结压力大的背景下,终于祭出降息神器。

  11月21日,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自2012 年7 月之后的首次降息,虽然降息在意料之中,但时点早于预期,且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也大于0.25%的市场预期,这无疑使得降息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场外资金大举入场的热情。由此,沪指连创三年来新高,三天大涨百点以上,开启了新一轮A股慢牛行情。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机构投资者看来,此次利率下调是一个更加明确的放松周期开始,在市场预期经济基本面改善、利率水平下降、风险偏好上行的背景下,A股市场在2015年将迎来确定性较强的牛市。

  “明年还有25基点降息”

  降息了!“钱多,就是那么任性。”

  11月25日,A股毫无悬念地大涨,盘中创三年来新高;且成交5844亿元,创出历史天量。这是压抑数年之后的多头在宣泄激情。

  天量新高之后,在能否有效站稳甚至再接再厉向上的担忧声中,11月26日成交量有所萎缩,但指数再次井喷,主板携创业板比翼齐飞,两者的背离开始消除,沪指再创新高的同时,创业板也大涨2.26%。

  11月27日,随着资金入场趋势的延续以及下半周打新资金的回流,股指仍处于强势,沪指尾市一举突破2600点大关。不少机构预言,震荡攀升的主旋律或将持续。

  在他们看来,三天巨量反弹,沪指大涨117.55点,涨幅达到4.73%,且是在新股发行周走出如此强势行情,央行降息无疑是主要原因。降息带来观望已久的场外资金大举流入,行情也从与降息利好行业高度契合的券商、保险,蔓延到煤炭有色、战略新兴产业、并购重组与政策利好品种,再到白酒接力。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纵观全球股市,大都会因央行降息而大涨,A股也不例外。原来由沪港通开通带来的小牛行情,因央行降息而成长为中牛。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则向记者指出,上周五央行宣布降息,降息时点超出市场预期。在她看来,此次降息是货币政策回归市场化、以总量调节工具为主、逆周期操作的开始,这样的回归有益于稳定经济增长、降低通缩风险和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是货币政策回归“新常态”的第一步。

  梁红进一步指出,央行的无风险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的过程,受制于中国金融体系和各种监管政策。金融改革刚刚起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仍未被完全清理,这些均抑制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在高效的利率传导机制建立之前,央行要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操作的功能,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下调政策性无风险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本次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基点,理论上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3600亿元(相当于GDP 的0.6%),随着CPI同比增速未来大部分时间均以“1”字打头,正常的货币政策逆周期操作应当无后顾之忧。

  在当前的经济增长和通胀环境下,梁红认为,央行需要进一步放松货币条件,尤其是降低短端的政策性无风险利率和降低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她预计明年还有一次25基点对称式的降息,同时,降准的压力增大。“除了此前预测的4 次降准外,如果国务院‘融十条’政策中的贷存比分母变化调整导致银行补缴准备金,央行可能另外再降准3 次进行对冲。”

  行情会从小盘向中盘扩散

  对于此次降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梁红强调,降息周期开启,提升风险偏好,将奠定“股债双牛”基石。

  梁红分析指出,官方利率的下调只是一个更加明确放松周期的开始,对实体经济和股市的影响不宜看得太短,考虑通胀的前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市场面临的是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与此同时各项改革持续推进,这样的环境将对股市有利。“降息使得此前隐含较多悲观预期的周期性行业都需要重新评估。”

  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师徐彪也认为,降息意在降低非金融企业融资成本,对股市盈利影响大于估值。根据他的测算,三季报非金融企业财务费用2709亿元,占到利润的34.4%,按照目前10.6万亿元的带息债务,此次央行降息带来的融资成本下降40个基点意味着400亿元的费用节省,大约提升非金融企业全年利润增速4%。

  本次降息的幅度虽然比较温和,但向市场传递的引导“无风险”产品收益率下降的信号是比较明显的。对此,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2015年中国将首次看到股市领先于经济复苏,这个复苏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基本面,而是来自于资金的流向变化。

  在滕泰看来,目前房地产可预期收益减少,影子银行的风险收益也在变化,小额贷的收益在降低、风险在增加,股市可预期下跌的风险减少了、收益将随之增加,风险收益三大资产市场的逆转会造成资金的流动变化,这些会推动2015年资本市场迎来一个确定性的牛市。

  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也表示,回顾过去70年全球主要股市历史发现,利率是牛市必要条件,经济增长只是驱动盈利的一个面,并非必要条件。他指出,本轮行情起点是利率下行、催化剂是改革加速,“相比47万亿元的储蓄、25万亿元的理财和信托,A股11.5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成长空间大。”

  荀玉根指出,目前A股账户活跃度相当于2005—2007年、2008年底—2009年两轮牛市的初期水平。在他看来,伴随着增量资金逐步入场,交易活跃度提升,行情会从小盘向中盘扩散。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则向记者指出,这次降息是非对称的,将挤压银行盈利,起到以虚补实的效果,建筑、电力、房地产、金属、建材、化工以及交运等传统的周期性行业可能是受益降息最多的行业。但从历史表现看,降息似乎并不能改变降息前后的行业格局。因此,非银金融、电力和有色金属有可能是周期性收益行业中的领先者。而房地产、建筑、建材等地产产业链的行业,更倾向放在主题中去博弈交易性的机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