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十年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8万亿美元 “亚太梦”下的中国机遇

作者:福蒙蒙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1-15 00:13:00

摘要:“要想富先修路”几乎已经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谚语,现如今,这句话的意义已经深入到APEC 21个经济体所有成员的心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福蒙蒙 北京报道
    “要想富先修路”几乎已经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谚语,现如今,这句话的意义已经深入到APEC 21个经济体所有成员的心里。
    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特别引用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以此来说明“互联互通”的奇迹。而目前,“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典范,亚洲各国人民堪称互联互通的开拓者。”
    毫无疑问,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亚太区域合作中,中国能否成为重要力量,能否在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能否在区域互联互通、区域增长转型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而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中国如何把握住“互联互通”的新机遇,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构建新格局
    中国正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下着一盘很大的棋。
    值得关注的是,除中国之外,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的还有孟加拉、柬埔寨、老挝、蒙古、缅甸、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分别是环绕在中国四周的南亚、东南亚、东北亚及中亚国家。而这些国家都不是APEC成员。
    另一方面,在APEC的21个经济体成员中,除了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有9个国家是与中国相邻的亚洲国家,占比达一半,而“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此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角度来看,APEC会议的相关议题如“互联互通”乃至“亚太自贸区”都是要服从这个战略大局的。
    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措施。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此外,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经济体共同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中国发起并同这些经济体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
    纵观世界版图,“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无疑是从中亚、南亚两个方向上串起中国与周边利益的纽带。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室主任王玉主对记者表示,对中国而言,如何让自身经济发展积累的能力惠及周边国家,与之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问题。

勾勒“亚太梦”
    在9日举行的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亚太梦想”。而这种梦想并非空穴来风,是要通过“互联互通”来实现。
    “互联互通”不是只有工程建设,而是包含三个方面:既包括以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为基础的“硬件”建设,也包括以制度、规则衔接融通为基础的“软件”建设,还包括各国之间人员的跨境往来与交流,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的三位一体。
    “亚洲国家必须积极作为,在亚洲资源、亚洲制造、亚洲储蓄、亚洲工厂的基础上,致力发展亚洲价值、亚洲创造、亚洲投资、亚洲市场,联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实现这些目标,互联互通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一番话说得让人热血沸腾。
    “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习近平说,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当这些血脉经络都疏通以后,中国的外贸格局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亚洲崛起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的过程中,贸易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亚洲的贸易也越来越多地在区域内部展开。目前,区域内贸易在亚洲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 50%。
    “在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肯定也有自己的贸易诉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本报记者表示,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在加强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同时,又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拓中亚、西亚市场。

中国的机遇
    在APEC会议和“一带一路”规划的双重推动下,亚太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2012年,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在《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书中测算,亚洲地区从2010年至2020年间,需要超过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费用,才能维持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而目前,中国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互利合作,并在融资这一关键环节,通过设立专项优惠贷款、成立专项基金、倡议设立亚投行等方式给予支持。
    目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道路、桥梁、电站、港口、通讯、石化、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
    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告诉记者:“‘互联互通’最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是港口、公路、铁路以及电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尽管其中的投资相当大,但很有必要,因为基础设施能促进区域经济便利化和一体化。”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指出,“互联互通”是国际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重点方向。他认为在基础设施领域,发达国家需要更新改造和新建项目,发展中国家则存在大量的刚性需求,中国企业拥有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达195.3亿美元,亚洲为主要出口市场,占比为46.9%。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亚太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拥有海外市场经验的工程机械企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礼认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拉动投资,是促进就业、造福后代的好事。同时,亚太各经济体也可以借此机会,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比如,中国的高铁、大飞机都可以借助“互联互通”的机遇得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中国提出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