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野史

作者:汪小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1-05 22:47:00

摘要:走在曾厝垵的巷子里,这个号称中国最文艺的小渔村,历史在村口的大榕树上打下岁月沧桑的烙印。

  ■汪小寒

  走在曾厝垵的巷子里,这个号称中国最文艺的小渔村,历史在村口的大榕树上打下岁月沧桑的烙印。

  在这里一个月,五光十色的街巷,满目琳琅的小商品,我嗅到了金钱欲望腐败的气息。曾厝垵,又一个在旅游市场化大潮中迷失了自己的孩子,小吃和店铺开满整个村子,连夹缝之中也要摆上一个一两平米的小摊,一座座客栈杂乱地隐藏在巷子深处。连曾氏宗祠亦变成了餐厅。对于我们这样一心想要追溯文化起源和历史脉络的人来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迷惘犹如藤蔓上结着的杂草,野蛮生长。在这个依山傍海号称中国最文艺的小渔村里,满腹期待化为乌有,我们将带着无尽的失望悄然离去。

  夕阳笼罩着小渔村鳞次栉比的房屋,暮色一点点笼罩下来,走在曾厝垵狭窄的街道,不经意转入一个游人稀少的巷子,突然间看到一面土黄色的粗砂墙,上书“闽南野史”四个大字,这几个字在我看来苍劲有力,但却透出一种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寂寞和孤独。

  旁边一扇半开破旧的门,我径直走了进去,这个屋子毫无装修,能称之为屋子是因为还有个房顶。所有陈列的物品上都落了层厚厚的灰,入口处两个破旧的书架上摆放着小人书。

  我轻声问店里的大叔:“请问这是卖的么?”

  大叔也没有看我,却是问了我一句:“小姑娘,你怎么敢一个人走进来?”

  被这么一问,我一时语塞……“就这么进来了。”

  其实是“闽南野史”这四个字吸引我的,但还是没有说出来。

  紧接着大叔从屋子中间的柜子里拿出一叠明信片,“既然进来了,这是我自己做的明信片,送给你吧。这是曾厝垵的发展历史,有一些已经成为老照片了……”

  我不好意思就这样收下,便问了价钱。他并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但话匣子却一下子打开了,讲起了关于尺牍和侨批的故事。原来,他们家和历史都有很深的渊源。他父亲研究的是闽南地方史,妹妹研究党史。而他的研究方向是侨批和闽南地方史,更是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发起人之一。

  十年的辛苦研究总算得到了认可,2013年6月19日,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他也成为了所谓的“国宝”, 一边在曾厝垵海边画一些人头像或者风景,一边继续他的田野调查和为鼓浪屿的申遗工作呼吁奔走。

  我们看了联合国给他发的荣誉证书,可是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实际上的利益,鼓浪屿的申遗困难重重,侨批本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实现。

  而许多闽南侨批专家依然在以“闽南侨批”作为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政府也迟迟不能给予这份珍贵的“世界记忆文化遗产”足够的重视,导致鼓浪屿在申遗问题上缺失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内核, 这个以“钢琴王国”和万国建筑闻名的中国最美城区在申遗之路上举步维艰。

  大叔说:“十多年了,剑总算磨成了,可铸剑的人呢,以后会有谁记得呢,这一纸证书也只有偶然几个有缘人会看到,梦总算圆了,我也折腾够了,可这种没有一丝金钱回报的荣誉又有几个亲人和朋友看得到,换来的只能是众叛亲离。”

  可在这个浮躁的村子这个苦苦坚守、执着无悔的老人,让我们不得不凝神静思。

  (作者为旅游达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