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姚景源:中国经济保持在7%左右比较好

作者:姚景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0-18 16:25:00

摘要: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换挡期,主要的风险是下行压力。中国经济究竟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增长速度,意见不一致,有人说7%,有人说6%,也有人说5%,或者是5%以下,我个人觉得中国的经济保持在7%左右比较好。

姚景源:中国经济保持在7%左右比较好

  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主办、华夏时报承办的“2014中国经济媒体领袖秋季峰会”于10月1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主题为“新旧主流媒体融合之道”。本文根据 姚景源 在2014中国经济媒体领袖秋季峰会上的演讲整理。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2014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农民有一句话,说是八月十五看收成,就是到了中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全年的收成做一个基本判断。我想,如果我们现在对2014年的中国经济做一个基本的判断,我觉得今年我们取得了三个重要成就。

  

  第一,尽管我们面对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在加大,但是全民国民经济增长的目标还是在我们的预期范围之内,这点是很不容易的。第二,物价基本稳定。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我们社会上舆论的热点是通货膨胀。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今年年初预期是把物价上涨控制在3.5%之内,现在我们1—9月份是2.1%,能够把物价上涨控制在这样的幅度之内也是来之不易的一件事。第三,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今年是中国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今年两会也提出了“新增就业一千万”。到今年6月底,全国实现就业337万,到10月份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就业状况良好这个目标实现是2014年整个宏观经济一个重要的成果。

  

  当然,还得看到我们面对的情况十分复杂,比如说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潜在的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不容忽视。我觉得我们面对很多的两难选择,现在我讲其中两个。

  

  第一个是关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到了一个增长速度换挡期,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36年,过去35年平均的增长速度是10.8%,应当讲,我们高度地肯定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正是因为我们连续30多年保持的速度。回过头看1978年,当时还没有摆脱贫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温饱,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3元。30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为我们今天的开放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

  

  但是到了现在,除了把增长的速度降下来,我们也遇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和新的情况,要求我们经济增长换挡。大家都知道,过去30多年,我们的发展是靠两个红利,一是改革红利,30多年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用强有力的改革支持经济的增长。总书记讲我们现在的改革到了深水区,到了攻坚阶段。我怎么理解深水区?就是过去我们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现在到了深水区,水太深了,我们摸不到石头了。另一个红利是人口红利。我曾经讲,我们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靠着的重要的、宝贵的财富是人口红利,但现在人口的红利已经消失,劳动年龄人口在急剧的减少,去年中国劳动人口减少233万,前年中国劳动人口减少345万。另一方面,老龄化在迅速推进,10年的时间里,中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翻一番,到去年已经正式突破2亿。显然,这样的状况给我们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问题,这样我们就需要换挡。

  

  另外就是我们的资源环境。一个是我们的资源不堪重负。过去的增长是粗放的增长,高能耗、高污耗,我们自身的资源已经支撑不了这样的状态。我们靠进口,我们的原油57%靠进口,铁矿石的进口比例就更高了,我们吃的豆油每10斤有7斤是进口的,在大豆商品的进口上我们没有话语权,我们进什么什么就涨价。再就是环境不堪重负。十八大提出一个让我们振奋的想法,就是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但是现在我们基本进入到雾霾中国。现在我们的雾霾从华北、华东到华南,整个国家都在雾霾之中。

  

  显然,我们的经济要换挡,但是怎么换,换到什么程度,这显然是一个大问题。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李克强讲有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上限是不能因为经济增长过快导致通货膨胀。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换挡期,主要的风险是下行压力。中国经济究竟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增长速度,意见不一致,有人说7%,有人说6%,也有人说5%,或者是5%以下,我个人觉得中国的经济保持在7%左右比较好。

  

  为什么?我觉得底线是要稳增长、保就业,按照现在静态的计算,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实现新增就业100—150万。如果每年按照一千万来算,国民经济应该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与我们2010年实现小康和收入翻两番的目标相衔接。当然,也有人说静态的计算有问题,希望我们的服务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但是我们要从根本上看,就是从静态的发展计算出发,结构问题不是每日每时在发生变化的,是一个短期的期间相对稳定的,当然,如果我们的结构有更大的进步更好。

  

  关于中国经济要想稳住7%的下限,不但是稳住就业,更重要的是同时还能保证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当前有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政府的GDP不要了,但是政府还得有财政收入,如果没有财政收入怎么能够保证社会的均衡发展呢?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没有利润的收入,我们的经济怎么能够可持续,对于城乡的居民来说,我们的收入也必须要增长,而且现在我们要做到两个同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中国经济增长个人认为还是要保持在7%。不要再低,再低的话,方方面面都会遇到困难。

  

  第二个是关于结构调整。大家都知道,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深层次最大的问题。对于结构的问题,我重点谈工业结构。中国工业的问题总体上来讲,大而不强。大确实很大,现在按照联合国的要求,各个国家都要统计440种工业产品,统计的440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00多种。我们基本是在下游,没有创新,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出口的服装基本全是贴牌,资源消耗的是我们的,污染也留给我们。iPhone6相当数量是在中国生产,但是利润49%归美国,30%多日本拿走,韩国拿走10%左右,我们只拿3%,我们没有知识产权,赚的只是辛苦费。

  

  上个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再三地讲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创新。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做中等收入陷阱,现在中国已经到了中等收入的阶段,我们要越过中等收入这个陷阱,但是越过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产能过剩、生产能力过剩,钢铁现在有超过10亿吨的生产能力,去年生产7亿多吨,钢铁的价格一路下行,去年一吨钢利润最高的是三四百块钱,现在还在往下掉。水泥我们有6亿多的产能过剩,现在一吨煤的平均价格比2012年最高的时候掉了360块钱,如果算大量,一年煤炭的总产量360亿吨,乘上360块钱,上万个亿在这个行业没了。

  

  中国的煤炭行业70%亏损,30%欠发工资。早几个月前我提个建议,现在赶快把进口煤炭堵住,大量的从越南等地进口煤,虽然廉价,但是质量不怎么样,还污染。从下个月开始,我国对进口的煤炭增加进口税。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产业产生过剩,现在已经扩展到了风能产业,全线困难。放眼看过去,找一找,现在有哪个产业不过剩?

  

  我们产能过剩、结构调整有镇痛期。一提唐山,大家都说大地震,殊不知唐山还有一个了不起的业绩:唐山一个市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欧洲。但是现在由于产能过剩,已经变得很困难了,一个在钢铁企业的工人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我们还是要把握改革的平衡点,你说我们要改革、调整不怕镇痛,但是社会不稳定,出了问题,社会不稳定一切就无从谈起。所以,结构调整也还是想办法减少镇痛。有一个槛过不去,直接失去的就业就是几十万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