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女童的声音 第三届“国际女童日”呼吁女童平等与赋权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0-15 23:16:00

摘要:为了提升公众对女童问题的认识、促进女童赋权,2014年10月10日,国际计划(中国)与联合国妇女署、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第三届“国际女童日”暨关注女童和促进性别平等活动。
  华夏时报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每年,全世界有1400万18岁以下的女童结婚,6500万女童辍学,1亿5000万女童遭受性暴力。

  为了提升公众对女童问题的认识、促进女童赋权,2014年10月10日,国际计划(中国)与联合国妇女署、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第三届“国际女童日”暨关注女童和促进性别平等活动。

  2000年悉尼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女士也应邀来到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女童问题的认识:“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权利不平等根深蒂固并且由来已久。更好地了解女孩的日常现状,倾听女孩的呼声,这些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像重视男孩一样去重视女孩,她们的情况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会上,国际计划(中国)与联合国妇女署还展示了共同制作的视频《女童的声音》。视频中,来自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女童们讲述了自己的梦想。这些花季女童强烈表达了女性接受教育和独立的重要性。来自陕西和江苏的四位青春期女孩,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权利的认识和成长过程,以及作为女孩的心声。一如来自苏州德威英国学校的女孩高添所说:“作为女孩,我很自豪。我们认为女孩的人生应该充满自由和传奇。请不要因为我们年纪小、因为我们是女孩,而拒绝倾听我们的心声。”

  国际计划(中国)首席代表斯万?库彭先生说到:“无论是关注女童问题的政府、非政府机构、学术机构还是企业,都可以为女童和男童的自我赋权创造条件。我们有义务去倾听和认真对待女童问题,并付诸行动,从而保证孩子们参与到与自己发展相关的事务中。”

  联合国妇女署国家项目经理汤竹丽女士呼吁:“女孩就是我们的未来,她们的未来是母亲、科学家、艺术家、领导人和运动员。赋予女孩权利,就是在践行人类共同的梦想——繁荣与和平。”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谢丽华讲到:“女童的保护和发展,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

  会上,国际计划(中国)发布了第八份世界女童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及国际计划在与全球11个国家的7,179名青春期女孩和男孩(12岁到16岁)访谈的基础上,所撰写的调研报告《倾听我们的声音》。

  “报告”分析了阻碍女童获得权利的主要障碍。该“报告”并没有局限于对女童个体的研究,而是对在将女童塑造成为一个“女孩”和“年轻女性”这一身份的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的社会结构和观念进行了更为详尽和评判性的审视。此外,这份“报告”的研究还揭示了与关键权力持有者展开合作,发现女性领袖和积极的女性团体,对女孩领导力、参与和教育方面给予支持等,都是能给女童带来重大变革的关键策略。这些策略将给予女童更多选择、更多免于暴力的自由,更多获取教育和体面工作的途径,及更强的能力,从而让她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

  与此同时,《倾听我们的声音》用女童和男童的声音和视角,围绕影响青春期女童赋权的诸多方面(例如家务劳动、就学、发言、花费、婚姻、怀孕、上学路上的安全等),与青春期男孩和女孩探讨了影响女童平等的问题,向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报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