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续约庞大 或仿效“斯巴鲁模式”
华夏时报记者 丁玲 北京报道
日前,韩国双龙汽车与庞大集团(601258.SH)在北京签署例行续约合同,双方合作延续至2017年。
三年前的2011年,双龙汽车与庞大集团、中汽南方签署中国分区域销售代理协议。2012年9月,庞大集团收购中汽南华的双龙汽车业务。自此,庞大集团成为双龙汽车在中国地区的总代理商。不过,双龙与庞大的合作绝不仅限于此,看到成功先例的双龙或将效仿“斯巴鲁模式”。
国产门槛降低
“2014年上半年已经实现销量同比增长150%以上,中国成为双龙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说,“预计到2014年底,双龙汽车销量将有望突破2万辆,3至4年内达到5万辆。为了配合销量的不断增长,庞大双龙售后服务建设也不断提升。”
对于双龙在中国市场网络的拓展建设以及销量表现,双龙社长李裕一表示“非常满意”,“如果要说可惜的话,只是双龙的产能问题没能满足庞大集团的要求,所以量上面没有完全满足,供货跟不上,这是双龙感到遗憾的。”
据了解,2013年,双龙汽车在华销量不足1万辆,2014年1-7月,双龙汽车累计在华销量仅7000余辆。在全球市场,双龙汽车2013年全球新车累计销售14.3万辆,走出亏损困境,重新实现盈利。
在这种背景下,在华实现国产化对要成为世界级SUV品牌的双龙而言,显得尤为紧迫,甚至不惜降低国产化门槛。“双龙过去十年是隐身人,2011年开始重新发展,通过跟庞大集团的合作,开拓中国市场。双龙在华年销量达到5万辆的时候肯定会与庞大一起合作,在中国建厂。”李裕一透露道。此前,双龙曾宣称,在华销量达到10万辆便会国产。
李裕一介绍,目前双龙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是俄罗斯,“但是我们相信,中国市场早晚会超过俄罗斯市场,成为双龙在全世界最大的海外市场。”
一直以来,双龙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被看好。双龙汽车与上汽合作失败后,在2011年携手庞大集团重返中国市场,但一直以来,受制于品牌力,双龙汽车在中国发展似乎力不从心。
学习斯巴鲁
在与庞大集团合作三年之后双龙正寻求改变,或将效仿斯巴鲁,与庞大集团进入合资模式。事实上,车企与经销商合作并非首次,斯巴鲁便是一个样本。
日系车企斯巴鲁与庞大集团合作开辟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2013年,庞大集团入股斯巴鲁中国,持有公司40%股份。斯巴鲁也成为第一家与经销商集团建立合资销售公司的车企。
与双龙汽车一样,斯巴鲁在中国市场一直未能打开市场。2004年,斯巴鲁全年销量不足1000辆,后来凭借其与经销商集团合作的“斯巴鲁模式”逐渐打开市场,2013年,斯巴鲁在华年销量达到了5.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三成。2014年,斯巴鲁目标销量7万辆。
双龙想要在中国市场占一席之地,效仿“斯巴鲁模式”也不失为一条可借鉴路径。李裕一表示,双龙汽车与庞大集团的合作,是双龙汽车重返中国市场的重要一环。“目前庞大集团与双龙汽车的实际合作中,庞大集团的地位已经类似双龙中国的角色,负责双龙汽车在中国市场产品销售、品牌推广、网络建设、售后服务、备件供应等,只是形式上仍是双龙汽车中国区总代理。”庞大集团内部人士表示。
为了双龙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营销,过去的三年里,在庞大集团的市场运作下,双龙正式运营的经销商已有133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22座城市。与此同时,庞大集团先后在国内设立了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集仓储、物流于一体的配件中心;在全国设立5个配件中转库、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中心和24小时全国道路紧急救援中心。庞大集团还计划,到2015年双龙汽车的网点要增加到200家,2016年增加到220至230家。
另一个“斯巴鲁模式”正在悄然生长;而其前景,或将决定双龙在华国产的时间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