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青岛啤酒:一座城市的啤酒味道

作者:郑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03 15:04:00

摘要:一塑料袋散装青岛啤酒,是外地人眼中青岛大街小巷最独特的一幅画面,刚从生产线下来的鲜啤酒,一杯接一杯地流淌在食客的胃里,这是青岛人的“独家记忆”。

  一塑料袋散装青岛啤酒,是外地人眼中青岛大街小巷最独特的一幅画面,刚从生产线下来的鲜啤酒,一杯接一杯地流淌在食客的胃里,这是青岛人的“独家记忆”。每年8月,蜚声海内外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更是这种植根深厚的啤酒文化的总爆发,短短16天,一杯青岛啤酒,一场全城狂欢,这杯冰镇的金黄的酒液为夏日青岛带来酣畅感受。

  当美国篮球巨星巴蒂尔来到青岛,面对镜头说出那句“先知道青岛啤酒,之后才知道了青岛城市”时,在场的人们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从1903年算起,走过111年的历史的青岛啤酒,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生活味道与文化符号,浸透在青岛这座城市的成长经脉里。

  一种酒香与一座城市的世纪记忆

  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人们会首选博物馆。而要了解的青岛的百年建制史,除了青岛市博物馆之外,青啤博物馆无疑另外一个窥知一角的绝佳去处。如今,登州路56号,以1903年建厂初期的老厂房、老设备为基础修建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已成为游览青岛的必到之处。

  时光退回到1903年,德占时期,英德商人合资创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啤酒厂建成不久,德国人在一战中战败离去,但啤酒带给人们激情与欢愉的黄色液体却永远保留了下来,成为青岛市的一张名片。

  早在40年代的青岛旅游指南中,就已经出现了青岛啤酒厂的介绍。曾旅居青岛四年的梁实秋先生曾在《忆青岛》一文中,饶有兴致地谈到青岛好吃的东西:“一分牛排,佐以生啤酒一大杯,依稀可以领略樊哙饮酒切肉之豪兴。”对啤酒之喜爱,溢于言表。

  冠以城市之名,便摆脱不了伴生的宿命。这在青岛啤酒商标上便可一探究竟。如今慕名而来青岛栈桥的游客们,都会从导游或者亲友那儿听到这么一句,“看,那就是印在青岛啤酒瓶盖上的建筑!”如果要在千篇一律的沿海城市里找寻不同点,青岛啤酒无疑是青岛的最大的特点。

  1903年刚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啤酒厂年产量只有2000吨,只相当于现在青岛啤酒厂这一个厂的一天的产量,如今青岛啤酒已行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便包括德国;激情还在蔓延,由青岛啤酒厂创办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如今已经走过了24年,并成为与慕尼黑啤酒节齐名的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

  一个节日与一座城市的激情狂欢

  “畅饮啤酒,快乐无愁,舒肝乐心忘尔忧。”这是一块苏美尔石板书上的饮酒歌。公元前7000年,当叙利亚人的祖先献上用大麦酿制的贡酒时,他们不会想到,这种液体会以节日之名风靡全球;德国人在酿酒技术上的坚持和严谨与人们印象中德国人如出一辙,然而,在慕尼黑啤酒节上德国人却表现得无拘无束,几近疯狂。

  青岛与青岛啤酒亦如是。在长达百年的浸润之中,啤酒文化的印记已渗入青岛文化的肌理。正如青岛市委党校教授李光全博士所说,“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啤酒文化是青岛啤酒节的根,全国任何地方以它为主来做啤酒节,可能都做不过青岛,最核心一点是有青啤的文化在这里”。

  诚如此。青岛啤酒节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共同期待的夏日狂欢节,十六天的节日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十六天的欢愉,更是整个夏日难忘的激情魅力。每晚夜幕降临,青岛啤酒节内觥筹交错,魅力四射的热辣演出,一杯鲜醇爽口的青岛啤酒,再来几盘香辣美味的烧烤,成为夏日市民消暑的“新标配”。

  啤酒的文化酿造了这座城市的激情。有人说,白酒是一种深沉文化,适合一个人独享;红酒是一种浪漫文化,适合与情人分享;而啤酒则是一种激情文化,适合与朋友共享。啤酒不能浅尝辄止,不便自斟自酌,必须用畅饮来表达欢畅。有了青岛啤酒,青岛人首先便具有了一种好客的心态:品酒交流,不必大醉,微醺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青岛人便又有了兼收并蓄、包容八方的胸怀。

  有朋自远方来,必青岛啤酒。在不久前2014 APEC“中国年”首场部长级会议上,一瓶瓶绿色清爽的青岛啤酒成为中外宾客眼中熟悉的“迎宾使者”,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宾客,作为东道主带来舌尖上的青岛味道。

  一种味道与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啤酒之于青岛,可以和任何菜肴相搭配,几乎伴随着青岛人的每一餐。青岛人的幸福三宝:喝啤酒、吃蛤蜊、洗海澡。对于口味相对清淡,习惯白煮海鲜的青岛人来说,一杯青啤,一盘蛤蜊,便是一个知足而其乐融融的晚上。

  青岛的夏天,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销售散啤的小店,通常以四十斤为单位啤酒桶里,灌装着当日生产的鲜啤酒,供人们用塑料袋打回家中。对于每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来说,帮父辈打酒也成为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在一年四季的街头上,男女老少拎着泛着白色泡沫的袋装啤酒款款而行,代表着这个城市别样的身份和气质。

  如今,人们手里拎着的除了舌尖上的新鲜散啤,还有馈赠亲友的鸿运当头。眼下正值中秋将至,一款“外披中国红,内有麦香浓”的青岛啤酒鸿运当头成为各大商超除月饼外的又一大招牌。亲朋好友来往走动,不少人选择带上一箱应景又吉利的青岛啤酒鸿运当头,为中秋佳节增添喜庆气氛。啤酒也完成了从大众饮料到馈赠佳品的转身,以各种形式“潜伏”在青岛人的生活里。

  与成都街头的鳞次栉比的茶馆相似,青岛的巷子里也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酒馆,青岛人名曰“啤酒屋”。每当夜色降临,结束一天的忙碌约上三五好友,聚集到附近熟悉的啤酒屋里,有时是一顿简单而开胃的晚餐,有时纯粹就是为了大家一起喝喝啤酒聊聊天。一杯青岛啤酒里,承载着这座城市最市井的快乐和最真实的美好。

  青岛海纳百川的人文情怀透彻地灌装进了每一罐Tsingtao beer里。一路酒香飘逸,青岛啤酒播撒开来,被全世界接纳,成为全世界具有青啤主义精神的啤酒客的共同爱好。与此同时,更多人因青岛啤酒而记住了青岛,这座充满个性与魅力的蓝调城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