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排雷担保圈
华夏时报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现实版“圈子圈套”不断上演,监管层急需守住风险闸门,近期,银监会竟两度提示担保相关风险。
一份由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牵头机构为银监会)办公室发出的,落款为7月31日的提示函强调:近期,一些地区陆续发生多起因融资性担保机构通过理财类公司或P2P平台违规关联担保的问题。“关联担保”、“违反担保集中度限制”、“账外经营”、“涉及金额较大、关键人员失联甚至出逃”,为四大风险。
另一份是,银监会在7月下旬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仅要求严格控制企业间互保、联保、循环保贷款规模,同时对于企业的担保客户不得超过5家进行了限制,并且要求商业银行在10月底之前完成对担保圈贷款的风险排查。
“在《通知》中,监管机构也要求商业银行不能对企业一刀切,对不同风险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而对于担保圈的监管的目的就是防止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位股份制银行的人士讲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担保圈贷款的风险,与之前标志性的担保风险案例,如山东潍坊的海龙担保圈、河南郑铝担保圈等都有着相似之处,而监管机构下发《通知》之后,担保圈的贷款风险是否会加速暴露?
起底担保圈
从沿海到中西部,商业银行和企业,在担保的联系下,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资金腾挪大戏”。
7月,四川汇通担保公司出现担保危机事件,多家银行牵涉其中。之前,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中原地区河南等地都不断发生担保公司以及企业主跑路事件。
一位浙江企业主李然(化名)讲道,“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担保圈等出现类似贷款风险问题已不算新问题了,以前一直存在。只不过现在的操作手法与之前有些不同罢了,加上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担保的资金来源也不仅仅是从商业银行获取。
“就像商业银行一直在基层普遍推广的个人贷款联保模式类似,如果把单个人换成实体企业的话,那么就变成担保圈了。而担保圈的模式又有很多,不仅有上下游企业相互担保,又有相同行业相互担保,同时上市公司为其子公司担保等。而担保圈里面企业关系从简单到复杂都有。”李然说道。
所谓担保圈,是指多家企业通过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连接到一起而形成的以担保关系为链条的特殊利益体。
在此次银监会下发《通知》中要求各商业银行要认识到目前担保圈(包括互保、联保、循环保等)风险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并要求商业银行排查担保圈风险并设置高风险处置预案。
监管层显然是希望未来能够将担保圈的风险对当地金融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而在最近几年中,山东潍坊的海龙担保圈以及河南郑铝担保圈,甚至时间更久远的福建担保圈、新疆担保圈、深圳担保圈等,出现风险后无一例外对当地金融环境造成巨大影响。而屡屡发生风险的各类担保圈则是涉及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
上述银行人士讲道,“之前没有相关的规定,也导致了上市企业给相关或不相关企业进行担保,而担保的贷款规模则超出了上市公司净资产,甚至达到净资产的几倍之多。而此次下发的《通知》则要求,要严格控制企业间互保、联保、循环保贷款规模,适当降低互保、联保、循环保贷款比重,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多头授信、连环互保风险。”
在《通知》中则要求,对联保贷款方式,企业对外担保的限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其净资产。
显然,除了上市公司与其相连公司担保外,作为融资难的小微企业等也与担保经常打交道。
一位河南企业主张新元告诉记者,虽然一直在宣传给小微企业输血等,但是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话,没有抵押以及担保公司担保或企业担保的话,很难从商业银行中获得贷款。
面对着先天不足的小微企业以及县域企业,担保公司或者企业之间互保、联保等行为比较普遍。
上述银行人士则分析道,从商业银行贷款防范风险来讲,除了企业的现金流以及抵质押品外,有担保公司或者企业互保、联保等总比没有强。在经济上行区间,联保、互保等很容易将担保圈企业融资规模成倍扩大。然而在经济下行区间,担保圈内如果有一家企业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那么给链条上的企业带来的基本都是毁灭性灾难。
风险预警
在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重视担保圈风险之外,同时也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企业担保圈贷款的日常监测。
与此同时,银监会则要求重点监控银行贷款依存度高、民间融资依存度高、生产经营不正常的担保圈企业,长三角、珠三角等风险较高地区的担保圈企业,以及钢贸、煤炭、纺织化纤等风险较高行业领域的担保圈企业。
在银监会圈定的区域中,江浙则是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
李然分析说,“由于抵押物不足,温州当地很多民营企业根本没法获得银行抵押贷款,只能通过互保、联保这种方式。事实上,互保、联保贷款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为企业融资创新,并有效防控风险的模式,受到江浙一带的政府、银行和企业广泛推崇和推广。”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温信祥发表文章指出,根据浙江省的有关数据,互保、联保模式约占浙江企业融资比例的40%,也有人统计这一比例为60%左右,我们估计至少为50%-60%。根据泰隆银行2013年年报,报告期末贷款最多的前十大客户中有六位是保证形式的贷款,这可以印证互保、联保模式占比60%的说法。
显然江浙地区的风险正在暴露,也逐渐在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上有所反映。在上市银行发布的年报以及半年报中,江浙则成为了一些银行必须要单独提出并进行说明的,因为该地区的不良贷款规模以及不良贷款率在逐步上升。而担保圈风险的逐渐暴露,也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一定的压力。
与此同时,由于担保引发的各种风险似乎也从沿海发达地区逐渐往中西部发展,在某些省市担保风险大有燎原之势。
温信祥在文章中则指出,“互保、联保比较严重的是长三角地区,现在有向一些煤炭大省(如山西)及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
显然,在担保圈贷款风险尚未大规模爆发之际,银监会则下发《通知》警示商业银行重视风险。最终目标则是防范单体风险引发的连锁反应,同时防范担保圈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的风险加剧传染,造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银监会也要求商业银行对担保圈内企业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对于不同情况以及不同风险的企业,进行针对性安排。
例如,对于暂时出现资金链紧张,但属于战略新兴、节能环保等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债权银行不应强行要求立即偿还所有债务,不盲目抽贷、压贷、缓贷,可通过重新评估贷款期限、增加有效抵质押物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债权。
面对担保圈贷款风险预警,如何才能减少此类风险呢?
上述银行人士分析道,“在传统银行贷款体系的要求下,蜘蛛网一样的担保链虽有其弊端和风险,仍是中小企业在不得已情况下,经常作出的选择。那么监管机构一直提及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则显得尤为重要,拓宽小微企业等融资渠道,打通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则有利于降低此类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