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谋新路
摘要:央行7月发放第五批19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后,第三方支付持牌单位增至269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央行7月发放第五批19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后,第三方支付持牌单位增至269家。8月5日,艾瑞咨询发布《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年度监测报告》(下称《报告》),称由于支付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等因素,重点城市获牌照数量接近饱和,未来央行再发支付牌照的可能性和数量规模均会减少。
近期无论是拉卡拉在全国推广的社区电商,还是快钱提出的“支付+营销”,第三方支付正试图在单一收付款业务之外进行新的拓展和尝试。
牌照数量饱和?
艾瑞咨询在《报告》中表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17.2万亿元,同比增长38.7%。《报告》预计,行业在未来三年还会保持35%左右的增速。
互联网金融概念使第三方支付行业极具想象空间。7月15日,央行新下发19张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公司达到269家。新进入企业的股东背景中包括了保险、软件制造、房产中介等不同行业企业。
虽然支付公司队伍变大,但从实际业务来看,几家核心企业的地位并未动摇。从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来看,《报告》披露,银联商务、支付宝、财付通分别占到39.8%、21.2%和7.7%。三足鼎立的格局依旧。
“无论从监管机构再发牌态度,还是行业内的竞争格局来看,主要支付市场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报告》认为,支付行业经历多年发展,传统优势领域如网购、航空等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如果没有新的商业模式,新进者的获利空间有限。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的获牌企业已接近饱和,只有区域性支付公司尚有生存空间。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观点。
“从我们掌握的一些数据来看,还是认为支付行业整体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比如说跟美国比,他们每千人的POS机保有量是23台,我们是3.6台;他们人均持卡3.9张,我们是2.4张。我们说单从POS机来看都还有几倍的增长空间。”某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国内的支付市场空间还很大。
该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市场还是以线下市场为主导,线下支付占到行业总规模的80%以上。但互联网与移动支付对于交易规模的拉动正在迅速增长,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而在第三方支付之外,作为支付行业的主导,中国银联和银行也并未放松对支付市场的布局。近期与麦当劳门店的合作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银联有关人士8月6月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截至7月底,北京地区227家麦当劳门店已全面受理银联卡业务。此外为配合青奥会,南京地区也有14家麦当劳门店开通了银行卡受理业务。预计9月初开始,广州地区麦当劳门店也将会逐步推广。
从1990年进入中国,已拥有2000家门店的麦当劳为什么到现在才可以刷卡?银联上述人士表示,这与持卡人用卡习惯的改变及金融IC卡支付等技术的普及有关。
“以前许多小额快速消费类商户更愿意收现金,但现在消费者更多时候愿意选择刷卡消费,商户也越来越多地愿意接受银行卡支付,特别是具备非接触式电子现金功能的金融IC卡,刷卡支付比现金更快、更安全。其实只要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商户就可能有受理银行卡的意愿,所以我们联合相关机构共同设计开发了针对快餐行业的解决方案。”该人士解释,针对麦当劳、汉堡王这类小额快速连锁商户,银联金融IC卡和手机支付可以实现“闪付”,小额消费也无需签名,能够适应商户“求快”的特点。
支付机构谋变
如果说牌照数量的饱和及银行卡业务的加速在压缩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空间,那么已经有机构开始尝试在支付业务上叠加新型服务。
对于以社区渠道见长的拉卡拉,正在以其随处可见的黄色终端机作为入口,提出O2O社区电商的概念。
在西城区的一处连锁超市内,记者见到拉卡拉的终端“开店宝”,该终端保留了原有的公缴费、还款、POS收单等功能,同时增加了“在线商城”。用户可以用它购买小家电、粮油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终端机不仅可以实现下单、支付,还可以选择由超市代收货物。
拉卡拉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解释,其平台上的商品部分是与中粮我买网、国美等电商平台合作,部分是与地方的农副食产品厂商直接合作。而除了大型连锁超市内的终端,小型的社区便利店也是此轮业务铺开的重点。
“新的网购业务对于资深网购人群来说可能吸引力有限,但对于年纪较大,不经常上网的这群人来说,就显得很便利,他们会得到店主的推荐,还可以看到实际的展示物品。而且通过我们的平台购买产品可以有多种优惠。对于小店店主来说,可以通过这些服务以低成本引来客流。”该人士称,“我们判断未来O2O的两大流量入口除了移动终端,就是社区。”
因为有在300多个城市成熟运营的30万台便民终端,拉卡拉的“支付+渠道”策略似乎顺理成章。相比之下,以行业支付为主的快钱将着眼点放在了大数据,提出了“支付+营销”。
“电子支付汇总了企业最真实的资金流和信息流,这是一座真正的金矿,现在比拼的是谁能捕获深层次的需求,叠加更多增值服务,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快钱公司CEO关国光向记者表示,支付的价值不仅仅是单一的收付款,而是可以与财务管理、金融服务、营销管理等各类场景进行叠加,如此便能实现支付行业的产业升级。
关国光解释,现阶段快钱的思路是让线下商户有电商一样的营销能力。
“对于大多数线下传统商户,如何识别老客户,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直接有效的沟通平台;如何主动即时地发起营销,让消费者第一时间看到企业的促销优惠信息;如何简化优惠凭证的现场验证过程,并对老客户进行有效的二次营销……这些问题都会由支付与营销的叠加来解决。”他透露,快钱的首款支付营销解决方案即将正式面世,与此同时,支付叠加财务、金融等的金融服务平台也正逐步落地。
机构的不谋而合是基于对现实的认识。《报告》分析称,未来推动行业新一轮增长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移动支付和O2O等商业模式的发展;二是近场和远程支付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基于支付业务数据的增值服务,如POS贷款、供应链融资等也会成为竞争的焦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