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外汇占款吹什么风

作者:刘飞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7-27 20:00:00

摘要:央行新增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会是新的常态吗?这是否预示着未来央行调控手段的大变革,人民币走势又将如何演绎呢?

外汇占款吹什么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亚洲各央行为了抵御廉价国际资本的冲击,以自2011年以来最快的速度抢购美元与其他货币,使得外汇储备总额达到7.47万亿美元,再次创造新纪录……这是《华尔街日报》近期对6月份国际市场的描述。

  最新的数据是,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外汇储备均创新高,而日本的外汇储备则达1.28万亿美元,中国以3.99万亿美元的庞大体量占据榜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在非洲出访时表示:“比较多的外汇储备已经是我们很大的负担,因为它要变成本国的基础货币,会影响通货膨胀。”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决策层希望央行未来应尽可能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在货币政策上获得更多主动性或有效性。”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对《华夏时报》解读称。

  近期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为总理的表态提供了注脚。5月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基本没有购汇,外汇资产增量只有3.6亿元,较4月大幅减少了99%。随后,我国外汇占款在连续10个月的增长之后,6月份出现了负增长,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为29.45万亿元人民币,较上月减少882.8亿元。

  继国开行获得万亿再贷款之后,7月25日又传出消息,央行向河北银行提供10亿元再贷款,这一消息暂时未获官方确认。基础货币投放此消彼长,那么,央行新增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会是新的常态吗?这是否预示着未来央行调控手段的大变革,人民币走势又将如何演绎呢?

贬值风潮

  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将大幅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此前,周小川4月份在博鳌论坛上也表示,央行将逐步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

  事实上,今年周小川已两次公开表态,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在两年内实现。

  众所周知,央行新一轮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一个是汇率市场化。有观点用“两条腿走路”形象地比喻本轮金改,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急速扩张,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太大了,因而汇改被迫加快步伐。

  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是单向升值,而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巨大的无风险套利空间带来的资本流入压力,给国内经济带来较大冲击。数据显示,2013年新增外汇占款从三季度的1292亿飙升到四季度的1.1万亿。

  春节过后,那场新兴市场货币风暴不但没有波及中国,反而成就了人民币“全球最强货币”的地位,其实际有效汇率在去年升值7.9%的情况下,今年1月份再升2.1%。

  “而从历史来看,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将严重损害出口。”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称,为了缓解资本账户下的热钱流入压力以及贸易渠道下的出口压力,央行从1月中旬加大干预力度。

  旋即,已连续多年单边升值的人民币,在今年初创出兑美元6.0406∶1 的历史高位后,突然掉头,走出了一波“惊心动魄”的贬值行情。

  情况从2月25日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币即期汇率近一年多来首次跌至中间价之下,当天即期汇率暴跌0.46%,创201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而央行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同时,并顺势将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但与前几次贬值不同,此次人民币持续贬值的1-4月,央行持续购买外汇资产,反映央行并不试图阻止贬值。

  而在二季度,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幅度的加大,市场风险偏好降低,人民币汇率呈现出较快的贬值势头。此时,央行又开始增加售汇,减少购汇,导致5月在贸易顺差较大的情形下央行外汇资产增量几乎为零。

  今年上半年,年度最强的人民币贬值风潮可以用“特立独行”来形容。环绕周边,日元兑美元今年上涨3%,而韩元上涨更是超过4%,但人民币兑美元一路下跌2.5%。

囤积美元

  金融市场的紧张情绪迅速被撩拨起来,随着贬值现象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快速进入避险模式,操作层面远期和即期的结汇均有所减少,而购汇提升,持汇意愿也明显回升,使当月汇市供求趋于均衡。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1592亿美元,同比增长57%;二季度,结售汇顺差290亿美元,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82%。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一季度,涉外收付款顺差455亿美元,同比下降57%;二季度,涉外收付款顺差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环比下降10%。

  在境内,持有和囤积的美元基本上都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大量企业的行为可以从银行的数据中得到印证。

  央行数据显示,6月金融机构外币存款增加279.84亿美元。二季度,境内的外汇存款增加了863亿美元,比一季度外汇存款多增104%。

  而另一部分选择将美元留在境外的企业,离岸市场结汇量的减少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香港5月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汇款总额为4440亿元,环比下跌3.8%。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数据,香港5月人民币存款中止了连创纪录新高的走势,为9558亿元,环比下跌0.4%,是去年7月来首次减少。

  “不仅仅是囤积美元,一些企业正在买入更多美元来为其过去几年的‘美元空头’平仓。”负责某民营贸易出口的负责人史航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过去,人民币维持单边强劲升值,用美元支付款项的中国进口企业倾向从银行借入而不是买入美元。

  史航称,在低融资成本的情况下,既能赚取较高的人民币存款利率,还能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中获益。由于央行的持续出手,此前疯狂的人民币投机套利风潮也快速衰退,越来越少的公司来向银行借美元,外汇贷款的动机减弱。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披露:“二季度境内银行的外汇贷款余额下降了23亿美元,而一季度增长了626亿美元,这一正一负有了很大的变化。” 

  世易时移,央行年初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叠加国内资产价格表现的不确定性的推波助澜,影响了私人部门资产配置行为的改变,从而导致外汇占款收缩,外汇占款高增长的黄金时期已过。

  7月23日,管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增强,境内机构外汇收支行为发生了一些调整,跨境资金流动呈现双向波动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这种大趋势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形势确实出现了较大的起伏变化。据管涛进一步介绍,一季度跟实体经济有关的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顺差合计286亿美元,而同期银行结售汇顺差是1592亿美元,显示今年年初我国面临较大的跨境资金净流入的压力;但是到了二季度,进出口顺差与直接投资净流入合计943亿美元,但同期银行结售汇顺差仅为290亿美元。这显示二季度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呈现偏流出的压力。

  对此,管涛形象地将此比喻为“钟摆效应”,年初钟摆摆向右边,流入比较多;二季度的时候出现了流出压力,但仍然在右侧,没有进入总体偏流出的状态。

“外”减“内”增

  正是上述企业在对美元和人民币选择的同时也在通过一个重要的指标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的走向,那就是外汇占款。

  无独有偶,央行7月22日晚间公布的外汇占款也基本呈现这一趋势。一季度外汇占款增量高达7548亿元,但进入二季度仅增加661亿元;其中6月当月外汇占款净减少883亿元,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连续10个月正增长后首次负增长。

  事实上,外汇占款并非一夜骤减。今年前5个月,每月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4373.66亿元、1282.46亿元、1891.97亿元、1169.21亿元和386.65亿元,向下趋势明显。

  管清友认为,这意味着未来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会发生改变。过去十年中国大规模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央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需要在外汇市场上干预人民币汇率,从而积累了天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也就成为了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

  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央行货币政策主动权与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浮动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管清友称,外汇占款的膨胀和收缩很大程度决定了货币政策走向,导致货币政策很难主动服务于国内经济目标。过去外汇占款高速增长使央行失去了货币政策的主动权。

  “近期传闻万亿PSL支持棚改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的减量。”管清友认为,PSL能够打造中长期政策利率,建立利率走廊,有助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同时可以将外汇占款缺失的流动性补足到实体经济需要支持的领域。

  显然,央行的职能和定位也在悄然发生着位移。从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看,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由外汇资产的变动转变为央行对政府以及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的变动。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来,公开市场、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微刺激”频频出手。根据民生宏观团队预测,央行非常规基础货币投放(PSL+再贷款+SLO+SLF)4、5、6月份的规模别为3430亿、459亿和9242亿。“未来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仍会继续,但总量宽松货币政策仍是小概率事件。”

  这或许才刚刚开始。除了传出的河北银行获得低息再贷款外,7月25日官媒《湖北日报》的消息则更加确切:人行武汉分行近日向汉口银行发放了6亿元支小再贷款。另据报道,上海农商行近日也获得了不超过10亿元支小再贷款授信协议。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