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成民营医院濒临倒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新医改定音,民间资本或迎来春天。
消息人士称,目前试点的内容已经明晰,转制部分公立医院为民营医院,支持民营资本办医、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等举措,将和管办分离等争议不大的内容,共同出现在方案中。
根据日前公布的新医改方案要求,3年内我国将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国家将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
“如果做到3年内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这个数字是很大的。”4月9日,“清华版”医改报告负责人魏凤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央投入资金少、待建医疗机构多,地方财政投入是关键,但因反差巨大,民间资本有了进入的好机会。”
问题是,蛋糕诱人,吃到嘴里的滋味却是五味杂陈。
尽管有很多企业公立医院完成改制,记者采访却了解到,它们在运营中却是四处碰壁:政策不配套、地方医疗资源过剩、生存能力太差。目前进入的民营资本大多在遭遇“吃了吐”的困局。
新医改利好民资
“民营资本可以办非营利性医院,这是新的尝试。”魏凤春提醒记者,因为以前所有的民营医院都是营利性医院,而这为社会资金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提供了机遇。对此,新医改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政府购买医疗服务。
谈及此次医改方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说:“虽强调政府主导,但并没有排斥社会资本的介入。”他透露,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和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相关政策。
“大方向上说,新医改给民营资本增强了信心。”9日,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李卫平研究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允许民营资本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事实上是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医疗体系,因为大型民营医院申办非营利性不大现实。”
“在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方面,那些运作较为困难的厂矿、企业及部队医院民营资本都可关注。”广东天枝医疗集团常务副总兼现代医院院长涂孝明告诉记者。
“这些医院有现成组织架构,况且就算经营再差,往往也有一定知名度,而民营资本灵活高效的机制更利于接手后的转制。”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认为,这给了地方更多操作的空间。
利好背后,质疑随之而来。
“国企改制是为了更好地营利,而公立医院转为民营医院,则不应丢失医院的公益性质。”魏凤春说,公立医院在改为民营医院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整套防范措施,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但遗憾的是,就目前公布的医改方案中,还缺少对民营资本解禁的具体措施。
“下一步还将抓紧出台改革配套文件,从而使方案更具操作性。”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表示。而从目前来看,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更需要国家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此次方案比较保守,因为国有企业所办医院的改制基本完成,接下来应该是对超出城市人口规划的二三级公立医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国民营中医医院院长工作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可能是过于敏感,方案没有明确提及。”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营医院共有17844家,但医疗人才流失相当严峻。故此,“民营医疗机构首先应借此次新医改‘东风’,做好‘人才’文章。”上述全国民营中医医院院长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建议。
医院改制困局待解
新鲜血液注入,能不能带来鲜活的生命似乎并不尽然。
“燕化医院而今是股份制医院。”4月9日,该医院赵大夫对记者表示。据悉,燕化医院前身是燕山石化医院,是隶属于燕山石化集团的老国有医院,后来由北京凤凰医药集团联合其他战略投资人对其进行了资产重组。
作为北京西南地区惟一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燕化医院享有北京市定点医保资格。记者采访了解到,即便这样领先的一家民营医院,同样面临着税收政策带来的窘境。
政策规定,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和新建的民营医院,国家对这一部分医院不予以财政补贴,而且还要征收5.5%的营业税和33%的企业所得税。
“囿于目前的政策,正常征收营业税的话,医院的利润所剩无几。”赵大夫坦言,医院二次改制有苦难言。
“作为企业,民营医院给国家缴税是天经地义的。”凤凰医院集团执行总裁、燕化凤凰医院公司总经理成立兵表示,但我们希望在税率、税种的设置上更合理。
除燕化医院外,不得不“二次改制”的中石化系统的医院不止一家。记者获得的案例包括齐鲁石化医院、南石医院、武汉石化医院等,均因改制导致股权分散、人才流失、社会融资难,半途铩羽而归。
事实上,像这样的企业医院全国有2万多家,涉及油田、电力、航空、矿业、农垦、军工、三线工厂等领域。石化系统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国资委的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离与主营业务关联不密切的相关产业,而“企业医院是分离的重点对象”。
事实上,目前的确有很多企业公立医院改制成了地方医院,记者采访却了解到,它们却是四处碰壁:政策不配套、地方医疗资源过剩、生存能力太差。
“到处都是阻力。”很多医院改制的“操刀者”坦言。
北京北亚医院的肖正权院长认为,一家民营医院的年流水量达到五六千万元,利润占到流水量的3%至5%就算是经营得很好的。据他估计,北京约有20%的民营医院濒临倒闭。
不仅如此,在颠簸了一年的改制之后,山东省菏泽市5家改制医院又全部回归国有。至今依然引人注目的是江苏宿迁市的医疗改革:通过挂牌拍卖和协议转让的方式,所有的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了“民投、民有、民办、民营”,但对“改制”的争议却达到了最高潮。
“现实情况是,经营情况相对好的民营医院也是微利,有不少投资者抱着投机心理,仅考虑短期效。”北京市朝阳区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协会刘常平会长表示。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于宗河也坦承,大部分民营医院确实遇到困难。
记者走访了几家民营医院,的确看不见公立医院患者人头攒动的场景。而且,在全国各级民营医疗机构总数量占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其诊疗人次数却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7%,在每年超过万亿的中国医疗市场这块大蛋糕中,民营医院仅占不到3%。
“各地都在摸索改制方式。”魏凤春说,“此前宏观政策可操作性并不强,下一步新医改的配套文件的出台至关重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