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坐庄
摘要:投资者对于一路飙涨的股市或许都会感到有些恐惧,但是没关系,随着一个有实力的新“庄家”入场,天塌下来都会有人顶着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投资者对于一路飙涨的股市或许都会感到有些恐惧,但是没关系,随着一个有实力的新“庄家”入场,天塌下来都会有人顶着了。
6月17日,在调查了162个国家的400个公共部门投资方向后,央行研究和咨询机构——官方货币与金融机构论坛(Offici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um,简称OMFIF)发布了首份关于“全球公共投资者(Global Public Investor)”的投资报告。据这份名为《2014年全球公共投资者投资》报告显示“一些央行投资者已变成全球股市的主要参与者”。
过去7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央行的角色已经由之前货币政策神秘的幕后制定者变为了各大公共政策公开的幕前决策人。他们负责将利率降至历史低位,他们负责维持金融机构的稳定和购买市场上大规模的政府债券来帮助经济从衰退中恢复过来。而现在,他们将另一个重任纳入了自己的职责范围——他们将投资股票以弥补因低利率政策所造成的资产缩水。
拥有充足“弹药”的央行涉足股市的确可以让投资者信心倍增,然而面对“新庄家”难以抗衡的实力却也会埋下另一隐患——“这一趋势潜在可能加剧资产价格过热。”OMFIF在他们发布的报告中警告称。
一万亿美元的筹码
各国央行在习惯上都更倾向于采取更为保守且隐秘的方法来管理各自的国家财富,因此其所持资产状况细节鲜有曝光。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这些曾经“老成持重”的投资者也开始关注起“快钱”生意。
在OMFIF此次共调查的400个公共部门机构中,有157个国家央行、156个公共养老基金以及87个主权财富基金。这400个公共部门机构共向市场注入了29.1万亿美元的投资(包括黄金),其中央行投资为13.2万美元(包括黄金)、公共养老基金为9.4万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为6.5万亿美元。
OMFIF的官员表示,中国的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公共部门股票持有者”。SAFE管理着近3.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自己似乎正直接买入欧洲重要企业的少数股权,这是一个新的动态。”OMFIF的官员表示。该报告认为,中国的这种对外投资趋势是一种为了“制衡美元垄断”的战略选择。
另一些大型公共股本持有者还包括瑞士央行和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掌控着全球排名第十位的投资资产,管理着4800亿美元。2013年瑞士央行外汇资产的15%,或720亿美元被用于了股票投资。OMFIF援引瑞士央行行长托马斯·乔丹的话称,该行买进的股票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大、中、小盘股。而截至去年年底,丹麦央行的股票投资组合价值约为5亿美元。
作为全球央行的政策“风向标”——美联储也在努力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以提高储备资产的多样性。目前美联储正在考虑通过城堡投资集团(Citadel,美国历史上第一只承销债券的对冲基金)加入“炒股”行列,该集团管理着130亿美元资产,是目前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日交易量相当于伦敦、纽约和东京交易所当日交易量的3%左右。
在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上,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方向则最具有代表性。据该基金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资产投资比例分别为股票61.7%、债券37.3%和房地产1%,对应的投资收益率为股票26.3%、债券0.1%、房地产11.8%。该基金总体回报比该国财政部所设定的基准指数投资回报高出1个百分点。创立于1998年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拥有全球8213家公司的股票,占全球市值的1.3%左右。
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养老基金日本公共养老基金也将提高股市投资比例作为了自己2014年资产配置改革的重点。日本公共养老基金将于今年9月-10月完成新的投资组合配置。新投资配置完成后,该基金所持有的日本股票和外国股票将由之前的12%上升至17%。
根据OMFIF计算,作为一个整体,“全球公共投资者”在全球股市上的投资至少有1万亿美元。报告没有透露投资基数,也没有透露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养老基金等其它公共部门投资者在这个总数中的权重。
死水微澜
实力雄厚的新“庄家”入场不仅让全球股市告别了2008年的惨痛回忆,而且还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峰谷。然而峰谷,却有可能让人高处不胜寒。
随着以稳健投资风格见长的全球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的加入,股市这种大多时候以“短平快”方式盈利的“冒险”性格也逐渐被纠正。市场波动率的持续下降和主要资产交易量的下滑,正是源于这种风格的改变。
过去的一个月,美国股市的交易量跌至了2007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5月份有6个交易日标准普尔500指数创出了历史记录,但成交量却一直在持续下降。瑞士信贷数据显示,美国股市2013年日均成交额较2009年的峰值已经下降了约37%。另一个被视作是投资者情绪“雷达”的指标性数据也侦测到了奇异的信号。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波动指数(VIX)目前始终维持在低于历史平均值的19点下方。
同样“冷静”的局面也出现在了日本与欧洲市场。据彭博新闻社报道,日本的债券、外汇和股票市场都正在走向“死亡”。“日本央行史无前例的资产购买计划正如一剂麻醉剂,不仅冻结政府债券的交易,还把日元汇率限制在了史上最小的波动范围内,同时也压抑了股市的活力。”三井住友银行首席策略师Daisuke Uno表示。
在欧洲,三大股指的成交低迷已经让“散户”投资者将投资热情转移至了中小成份股。据彭博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斯托克欧洲6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上涨至17.5倍,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伯南克、德拉吉等人的政策正在不断地推高着全球的股票,然而这种推高却是一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危险‘泡沫’。”德国智库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负责人Clemens Fues说。据彭博社追踪数据显示,在德拉吉启动“负利率”政策后,大约有43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了欧洲期货交易所账户。
低交易量、低流动性还仅仅是央行参与“炒股”的一个显性的“病症”,在其背后,央行投资透明度的缺失,以及央行庞大资金所造成的资产价格过热都将成为股市健康的重大隐患。OMFIF在报告中警告,金融危机之后,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投资者已经掌握了相当于全世界生产总值40%的资产,而主权财富基金和公共养老基金则把持着目前大量国际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趋势无疑会让已经过热的资产价格进一步恶化。“我们现在面临的极有可能是一场由廉价资金所制造的新资产泡沫。”Fues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