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美到公益:高校校园文化悄然变迁

作者:刘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6-20 23:35:00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正式项目被提出至今已有约30年历史,1986年4 月8 日, 华东师范大学率先举办首届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活动。
本报记者 刘敏 西安报道

618,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颁奖晚会上,几名在“公益行”活动中被评选为“爱心大使”的高校学生走上领奖台,为他们颁奖的是陕西三原县东周留守儿童村的几名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大多因父母服刑、劳教而无人抚养,一个月前,西外学生们参加女生节活动的学生们集体到东周儿童村与儿童们共同生活并给予呵护、引导。

“西安外国语大学现在有近两万名学生,女生占80%,从200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女生节,以前主要就是才艺比赛,近年来在推动校园文化上也加入转型意识,不断注入反映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天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我送上的奖品是一幅画,画上的人就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哥哥姐姐们”,不到10岁的留守儿童刘翔说,接受这份礼物的大二学生焦阳忍不住哭了,“孩子们的天真也感染了我,在共同生活的几天中我也获得了成长,我感到留守儿童们不仅仅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焦阳说。

据参与发起“公益行”活动的法语系大三学生刘睿颖介绍,作为校园女生节重要板块,公益行至今已经连续实施三年,女生节选手们分别奔赴陕西修石渡小学、春晖老年公寓、东周儿童村,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帮助,活动在展现选手形象美的同时,更突显女生们的善良爱心,为特殊困难环境下人群带去知识、才艺、欢乐和友谊。“公益行的视频通过我们的微信、微博等方式很快在很多高校校园内传播,也极大地带动了高校学生群体做公益、献爱心的热情”, 刘睿颖对《华夏时报》记者称。

据本报记者了解,自高校扩招以来,象牙塔的年轻人面临比以往沉重许多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扩张,高校也出现“校园越搬越远,学生越来越多,校外诱惑越来越大”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的引导与构建因之更显重要。

据介绍,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正式项目被提出至今已有约30年历史,19864 8 , 华东师范大学率先举办首届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活动。尔后, 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复旦大学等校又相继推出了以建设校园文化作为宗旨的文化艺术节活动。与此同时, 以各校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学生个体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文化创新活动也不断出现,此后高校校园内各种主体鲜明的文化节不断涌现,成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分支。

“校园文化的变迁反映了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的现实,现在的趋势是从娱乐型到教育型、从幻想型到现实型、从封闭到开发创新、从简单的“食洋”不化到回归传统”,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天平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