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陈信康:创新展示是世博会的核心

作者:朱光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11 19:42:00

摘要:陈信康:创新展示是世博会的核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光强 北京报道

   尽管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尽管很多人还在持悲观的态度,但国内舆论仍旧是以乐观的态度看待着G20峰会带来的利好消息。此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规划,意在加速中国金融体系走向世界的进程,而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上海,也再次站在了中国沟通世界的前沿。
    即将在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对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有多大提振作用,又将影响到上海哪些产业的发展?就此,记者专访了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
金融危机下更应展示自信心
    ●《华夏时报》:金融危机肆虐严重,您如何看待此次危机对上海世博会的影响?
    陈信康:其实,金融危机更能引起人们对世博会的关注,美国芝加哥就是借助世博会复苏的,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延长了时间,持续了近一年。世博会就是为了展示创新。创新从理论上来讲,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最关键的因素。另外,如果世博会运作有效,本身就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对经济起到润滑与推动的作用,现在正是要拉动经济内需、消费的时候,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助推器。
    负面来讲,世博会参展是由每个国家各自承担经费,上海世博会对非洲发展中国家设立了1亿美金的支持,而其它国家就要自己解决,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费的筹措就会受到限制,比如美国馆现在还没有定,正式签约的时间都过了,它到底来不来,还无法确定。其次,未来也许还有可能出现退展、撤展的情况,这都有可能。
    如果经费不够,参展的质量、规模、内容就会受影响,那么世博会整体的质量就下降了。另外,个人的腰包也会受影响,7000万游客中,5%是海外游客,如果海外游客没有来,只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玩,也没多大意思。当然,我们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
    ●《华夏时报》:上海为保证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成功举办一次世博会,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您如何看待这些政策的作用?
    陈信康:所有世博会的举办都是在国际展览局规章制度的规范下进行,所有内容也受国际展览局的影响。遇到重大变化,就需要国际展览局的变通,现在我们就需要它们保证,在组织上、在资源上,让参展国能够预计到通过参展会带来实在的利益,让参展国感觉到好处,它们就会到上海来参加世博会。金融危机正面的影响已经告诉它们了,我们从自己的主办角度来讲,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华夏时报》:上海世博会能否被看做是战胜金融危机的一次重大机遇与转折?
    陈信康:这是可以的。可以说,上海的信心就是世界的信心,中国的机遇就是世界的机遇。主办国通过举办重大的经济活动,也能够提升自信心,战胜金融危机自信心很关键,参与世博会本身就是展示自信心的一个机会。中国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国,可能受到的正面影响要多于其它国家,所以这肯定是有帮助的。如我刚才说的,7000万游客中,有95%是本地游客,这部分庞大的参观人群本身就是一个内需的表现。
世博会推动国家“软实力”提升
    ●《华夏时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在“两个中心”建设上,世博会将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陈信康:这个相对来讲比较难,毕竟上海世博会不是万能药。我对世博会最担心的地方就是,世博会能否把中国的创新展示出来。首先我们要对创新进行开发,无论是金融中心还是航运中心,在很多技术上,是不是能够突破,比如,先进的信息技术。谈到金融,是不是可以在世博会设置一个金融馆进行展示,展示未来的金融是一个什么模式。还有航运中心,我注意到有家海运的组织已经专门设馆了,展示新兴的业务模式,通过世博会的参与,把你的创新技术开发出来,通过创新技术的应用,来促进“两个中心”的建设。
    ●《华夏时报》: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上海世博会有哪些促进作用?
    陈信康:如今世博会的很多会议、活动都已扩展到了长三角,现在长三角已经切实参与到了世博会当中,并直接获得利益。其次就是旅游业的带动,到上海世博会参观的人,不可能一天就回去了,一般都会逗留三到四天,这部分客流就将扩散到长三角其它城市。如果策划好的话,借助世博会将实现旅游资源的一体化,比如可以借助世博会的门票,与长三角周边的景区门票联动。旅游的资源是可以互补的,到上海来,不等于到了杭州,不形成竞争关系,而其它的一体化都是有竞争关系的,在现有条件下,行政体制不能有大的变化,那么就在资源上互补,毕竟对大家都有好处。
    ●《华夏时报》:除了旅游业,上海世博会还将对哪些行业产生推动作用?
    陈信康:实际上,上海世博会对旅游、餐饮、会展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我认为,世博会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直接影响,而在于间接的影响。如树立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树立城市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我们说到北京奥运会就会想到中国。上海世博会还和北京奥运会不一样,奥运会是两个星期,而世博会则长达半年的时间,举办两个星期的奥运会,北京可以用特殊化管理,但半年时间的世博会,上海就必须用常态化管理。常态的管理将大幅推动城市的政府管理能力、整体城市运作效率与市民素质的提升,这才是最大的影响。
创新展示将是世博会的核心
    ●《华夏时报》:“中国制造”如何借势上海世博会,打造企业品牌战略?
    陈信康:世博园里设有专门的企业馆,中国的企业积极参与企业馆的建设,就会把自己的新产品、品牌、技术,具体的研发与经营向全球进行推广。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首创的就是企业馆,设立以后,对日本企业的品牌形象、整体实力都有很大提升。关键是要展示技术,没有新的技术展示就会丢人。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就是展示了机器人技术、机器人乐队、家庭护理机器人等等。创新技术的展示无形中就把企业形象提升了,等于宣传了企业品牌,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也将从此打下基础。
   ●《华夏时报》:您如何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
    陈信康:这个主题很宽泛,就像一个篮子,什么菜都能往里装一样。我想最关键的是以人为本,这是一个切入点,在城市打造一个人可以生活的和谐空间。人居住的空间包括三个场所,第一个是家,第二个是单位、学校,第三个则是个人自由支配时间,就是个人的消费、娱乐,这三个空间和人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空间是一个城市主要载体的表现,城市三个空间的打造会使人得以在里边幸福地生活,这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