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姜村连环官司缠身
西安市电子正街与南三环的十字路口东南角,是西安雁塔区西姜村改造安置楼的建设工地,端午节刚过,十几名西姜村村民便再次来到工地询问安置楼建设进展。村民们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村约10年前开始着手改造,4年前实施整村拆除,但至今大家仍然住不进来。“这么多年了,每次去问,只知道参与的两家公司一直在打官司。”村民们诉说间充满困窘与焦虑。
据《华夏时报》记者调查,西姜村共有3200余人,大多数村民以往靠种菜为生。2005年该村正式启动城中村改造,一度曾被寄予厚望。当年的《西姜村项目可行性报告》显示,该项目预计投资近50亿元,预期利润可达60亿元,目标是成为西安城改的模范工程。
但随着投资方资金链的断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以及相关参与者纷争角力,西安西姜村这个曾被各方看好的改造项目却始终挣扎在一个怪圈当中:10年间竟有大半时间被官司缠身。而围绕这个当年“黄金城改项目”的几方利益主体包括:村民、建设方、投资方、城改房购买方,均在延宕多年的起伏之中苦等消耗,曾经期望的“多赢”正在滑向“多输”。
“金项目”中途搁浅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始于2002年,起先,由西安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推动实施。据调查,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事处西姜村的改造起始于2004年,当时的西安城改正值起步探索阶段。据长期参与研究西安城改政策的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会长王圣学回忆,初始阶段西安对城中村改造给出的是“三自”方针,即由各村自筹资金、自我改造、自己安置,在资金筹措上则有三种模式分别为:村民自主、与其他企业合资和外来改造主体独资。
“起步时政府不太希望开发商参与,可是村民自己搞改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快遇到几个困境,一是房地产开发非常专业,村民往往没有能力实施;二是土地仍然属于集体性质,无法进行抵押向银行贷款;三是村委会不是公司法人,在其他融资渠道上也不好操作。于是,开发商开始逐步介入。”王圣学称。
此种背景之下,2005年,陕西长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通公司)开始与西姜村洽谈改造项目。多番谈判之后,长通公司与西姜村签订了城中村改造合同,约定由长通公司独家实施西姜村改造。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5月,长通公司上报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事处,要求将西姜村列入当年城中村改造计划,该街道办在5月23日上报区城改办。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5年9月29日将西姜村列入了本市城中村改造计划,确认西姜村改造的实施主体为陕西长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且下达了请西安市规划局为西姜村城改项目做控制性规划的意见。
据参与改造谈判的多名西姜村村委会代表回忆,当时长通公司的改造计划是待大部分手续完成后,先在村组空置区域内同时修建安置楼与商品住宅,然后通过销售回笼资金,最后再对村民宅基地区域进行整村拆除。
“当时城改的指导思路是‘三边’政策,就是边建设、边办手续、边安置,开发商也基本不用先缴拆迁押金。”一名张姓村民代表说。
但西姜村改造还未实施,2006年起,西安城改思路已经开始改变。“在借鉴珠海、深圳的经验后,西安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城改思路。”王圣学称。
此后,改造流程也从此前的“三边”政策转为:先进行整村拆除,再根据拆迁安置量给开发商配给开发土地,剩余土地由政府收储。这对城改项目主体的前期资金投入提出了很大要求,开发商需要先缴纳巨额拆迁保证金、拆迁赔偿金,再建设安置楼后才能实施商业开发。
在此种形势变化之下,长通公司开始对外融资。2007年,总部位于福建厦门的大唐国际通过其下属子公司“陕西大唐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公司)”与长通公司签订合作开发改造西姜村项目的经营合同。双方约定,长通公司主要负责办理改造手续,大唐公司主要负责项目投资费用。紧接着,两家公司合署办公,大唐公司提出更改原有规划,计划建设一座88层的地标性超高商业建筑。双方开始着手共同办理城改相关手续。
2007年8月,西安市政府正式成立正局级别的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城改办),随后在正式批复的第一批城改项目中,西姜村改造项目便位列其中,但几个月后,西姜村项目合作双方出现了摩擦。据相关函件显示,2007年底,大唐公司为回笼资金在项目尚未动工时便开始违规售楼,西安城改办为此发出整改通知,停办了西姜村项目各项手续;2008年6月,大唐公司撤回合署办公人员,停止给长通公司员工发工资;2008年8月,国际上金融风暴开始蔓延,因资金链断裂,大唐国际董事长、副董事长相继非正常死亡,整个大唐系公司陷入内乱,曾经金光闪闪的西安西姜村改造项目随之全面搁浅。
连环官司常年缠身
2008年末,福建福信集团对已经陷入管理混乱的大唐国际进行了并购,公开资料显示,福信集团现为福建女首富黄曦家族拥有,是民生银行十大股东之一。重组后,大唐国际成为福信集团旗下地产业务的核心平台,并更名为厦门大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地产),工商资料显示,大唐地产注册资金900万美元,由注册于库克群岛的大唐国际有限公司100%出资,其当前分支机构信息中并未出现陕西公司;而陕西大唐房地产公司工商信息显示为中外合资企业,成立时间为2002年,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厦门大唐地产与陕西大唐公司法人显示均为陈超。福信集团对原大唐国际的重组完成后,陕西大唐与长通公司之间便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诉讼战。
相关文件显示,大唐公司与长通公司的合作共签订了一份主合同和三份补充协议。“主合同主要确定了两点,一是所有原则适用于以后全部补充协议;二是如有纠纷双方约定通过仲裁解决,并由我独任仲裁员审理。”5月27日,大唐公司当时的法律顾问、陕西一元律师事务所主任赵仁对《华夏时报》记者回忆称。
但记者获得的几份法院裁判书显示,2009年9月,大唐公司并未通过仲裁,而是直接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补充协议一》起诉长通公司,申请财产保全,要求长通公司完成转让相应股权,法院立案之后即冻结了长通公司51%的股权。此后,该案经两级法院一审、二审后,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至2011年8月,省高院再审裁定认为:“双方合作经营合同书第六条约定,发生经协商不能解决的纠纷时,由西安仲裁委员会赵仁仲裁员独任裁决。”最终撤销了一审、二审裁定,驳回大唐公司起诉。在此种情况下,双方的纠纷重新被转入仲裁程序。
而就在法院审理期间,大唐公司与长通公司相互之间又发起了多次法律纷争。2010年1月17日,长通公司向西安仲裁委提起大唐公司违约经济赔偿申请。3月25日,西安仲裁委仲裁员赵仁作为独任仲裁员开庭,因双方正在西安中院诉讼,决定终止仲裁审理;
2010年3月,长通公司开始以函告、公证书等形式送达大唐公司,要求解除双方合作合同;
2010年4月,大唐公司又在西安中院提起诉讼,要求撤消“双方出现争议时采用西安仲裁委员会赵仁仲裁员独任裁决”的约定条款,被依法驳回;2010年5月7日,赵仁作为独任仲裁员再次开庭,决定恢复仲裁审理;
2010年7月,在长通公司明确反对、大唐公司承诺有任何结果都不会再向法院提起申请撤消仲裁裁决的情况下,西安仲裁委另起炉灶,重新组成三人仲裁庭。仲裁庭成员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龙翼飞、西安仲裁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邓新会、仲裁员樊锋昭,龙翼飞为首席仲裁员,记录员王萍萍。此后3年,西安仲裁委先后三次就该案开庭。
2014年5月,西安仲裁委公开了最终仲裁结果,裁决双方当事人合同解除,同时长通公司向大唐公司支付了约6000万元赔偿。该结论再次引发新的争议!
西安仲裁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邓新会作为参与该项纠纷的仲裁员公开发出书面意见,称“该案合议是以将首席仲裁员书面意见传递给两名仲裁员的方式,故难以正面充分交换认定意见,也难以对实体处理统一认识”。
“严格地说,重新组庭的做法从程序上来说并不合法。”一直担任长通公司与大唐公司独任仲裁员的赵仁对此表示,“至今,我也没有接到更换此案仲裁员的任何通知,双方当事人的合同约定和两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也都确定了纠纷无法解决应由我独任裁决,所以现在我依然认为自己是他们的合法仲裁员。”
由于长年官司缠身的消耗,已被政府批复多年的西姜村改造项目直到2011年3月才基本步入正轨,青海汇通国基房地产有限公司对西姜村城中村改造重新注资,但时至今日,西姜村安置楼仍在建设中,
本报对此将继续关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