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理所当然的误解(二)

作者:绿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6-06 16:19:00

摘要:捐助,如果不是和任教老师直接联系,而是通过一个体系,就只能得到不合身的衣服、不合适的读本。而这样的捐助每天每月都在发生。
  我参加的支教组织叫“天使支教”,培训时,禁止志愿者随便给孩子们物品,哪怕是糖果。多亏有这样一个提醒,我没有加入那些化缘大军,而这是很容易萌发的一个念头。

  当你看到下雪天,自己穿了两双厚袜子,孩子的雨鞋里还光着脚;或者六岁的孩子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回家,智障的妈妈干活未归,他熟练地盛了一碗凉米饭吃,菜是碗底凝固的两片白菜叶子。需要支教的地区,往往是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再加上城乡生活差异悬殊带来的冲击,总能一下击中志愿者。

  再观察,我发现,那名六岁的孩子,他和姐姐接受过外界资助,而这似乎并未改变姐弟俩的怪异。第一个月的美术课,姐姐把所有的颜色都搅和在一起,弄得污浊不堪,她画画,永远都用黑色,像牢笼的铁栏杆,一笔笔刷下来,“天在下雨,在哭泣。”雨是黑的,泪是黑的。渐渐,她吃完午饭就冲楼下喊:“老师,吃饱没有,吃饱给我讲故事咯。”课堂上不再无缘无故把课桌推翻,她的画,开始用清浅的蓝、轻盈的绿、明亮的红,女孩在笑,而且,画面干净。她需要一个能看到她哭泣的人,可能超过一个月资助她家里多少钱。

  湖南卫视也来过,为他们的“心得乐”找素材。那是一个让穷孩子像货品一样站在柜台后,直接接受人群的现金捐助的节目。这个年纪的孩子,他们对物质还没有太大概念,家境好的,一样冬天雨鞋里不穿袜子,家境差的,至少也有白米饭吃,顶多菜里没有肉。可是游戏时、漫山遍野疯跑时,他们是平等的,都是野性十足的快乐孩子。是否要过早提醒他们:你们是匮乏的?是否一定要他们面对汹涌的人群,直接把现金拍到他们面前,提醒他们:你跟我们不一样。

  至于捐助,其实一直都有。比如,从市里拉回来的免费夹棉校服。拉回来是4 月份,只能留到冬天穿。而且,所有的号码都巨大,除了少数几个高个孩子,其他孩子,大概只能放两年再穿。也曾有高校来捐了一些二手成人衣物。随着衣服来的还有一批书,比如党章、党员培训、大学汉语、英语之类的教材。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别的村小。

  捐助,如果不是和任教老师直接联系,而是通过一个体系,就只能得到不合身的衣服、不合适的读本。而这样的捐助每天每月都在发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