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两岸服贸协议何以成焦点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4-09 23:10:00

摘要:学生领袖虽然被质疑和民进党高层关系匪浅,但整体而言,仍然体现出台湾年轻人对服贸协议乃至对大陆的陌生感。

两岸服贸协议何以成焦点

    在得到台湾地区最高民意机构负责人王金平作出的“监督条例立法前,不协商服贸”的承诺后,占场三个星期的反服贸学生团体决定在4月10日晚6点退出。“先立法、再协商”的承诺,是王金平背着国民党党团作出的,有失磊落,但终究使民意机构恢复了运作,因此,有解读认为是王金平个人的胜利。由于国民党在最高民意机构占多数席位,服贸未来仍可能以一定的形式得以通过。但是,不可能如台湾行政当局原先预期的那样,在6月底前完成。而在台湾地区年底“七合一”选举的大背景下,服贸协议的受阻,已对台湾政局产生不小影响。
    自2008年上台执政以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一直推行两岸经济“缓和政策”。 2009年,马英九允许大陆企业直接赴台投资。2010年台湾与大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其中要求双方尽快完成“投资保障”、“货品贸易”、“服务贸易”和“争端解决机制”等四项协议。2012年两岸在台北签署《投资保障协议》,而服务贸易协议是2013年6月在上海由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的,它的全称是《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全文共4章24条及2项附件,大陆承诺对台开放80项,多于台湾承诺对大陆开放的64项,开放程度甚至高于对WTO承诺的水准,涵盖行业类别之多、开放力度之大,用海协会会长陈德铭的话说就是:“在大陆已签署的类似协议中,前所未有。”
    服贸签署之后,在台湾进入审批程序。按照台湾地区法律,大陆与台湾订定的不是国际条约,本来不需要送审就可通过,但慑于在野党和民间的异议等各种因素, 2013年6月25日,王金平召集蓝绿两党进行协商,双方同意强制逐条审查并且表决通过,未经实质审查通过前协议不得启动生效,实质审查前由两党举办16场公听会,收集民意。
    此后,民进党在“逢中必反”的心结下,通过抢话筒、放歌曲、与国民党“立委”互抢主席台、打架等方式千方百计拖延审查,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今年的3月17日。当天下午2点39分时,在绿营“立委”的阻挠下怎么都走不上主席台发言的国民党“立委”张庆忠,以预先准备的无线麦克风,在会议场角落的厕所边,以自说自话的方式宣布服贸审议程序完成。张庆忠的这一宣布,显然不符合蓝绿双方达成的“逐条审议”的共识,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绿营无休止地杯葛导致了张庆忠的这一行动。
    3月18日,“反服贸民主阵线”等岛内民间团体在台最高民意机构外举办晚会,晚间9时,学生与民众突破警力,占据议场。在这期间的3月19日到23日,还一度发生了抗议者短暂占领行政当局办公地点的事件。
    从服贸协议签署以来,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官方,在宣传这一协议时最主要的着眼点就是“对台湾有利”,“大陆向台湾开放80项,台湾向大陆开放64项”,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大幅度让利的协议,却引发了1990年以来台湾最大的学生反对运动,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部分台湾学生和民众反对服贸,除了行政当局此前的宣传和信息公开工作不足,被质疑“黑箱作业”外,也有一些人是担心服贸的开放只对台湾大企业在大陆扩展业务有好处,但中小企业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未来可能会面临来自大陆企业更激烈的竞争。根据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郑秀玲的计算,向大陆开放64项服务业后,直接、间接受到影响的劳工将超过400万。这个数字是台湾总人口的1/6,劳动人口的2/5。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以中、小、微型企业或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的,很多人因此担心会加深已有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不排除这一统计是立场先行的结果,但却着实引发了不少学生的不安。
    但是,大陆长期以来的对台经济政策,其善意和让利的幅度是毋庸置疑的, 两岸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未来仍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服贸协议的通过未来会有波折,但无论有没有服贸协议,两岸经济都将日趋紧密。台湾每年出口额平均3000亿美元,其中约1/3是对大陆的出口,主要是电子元件、石油化工产品和纺织品。目前,台湾2300万人口中有200万左右常年生活在大陆,台湾目前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大陆持续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顺差来源地。
    服贸协议是马英九极力推动的,张庆忠仓促宣布审查通过的行为,据说也是秉承马的意思。服贸的波折势必加剧马英九的弱势,不利于国民党在年底“七合一”选举中的表现。而去年9月马英九以王金平涉嫌“关说(说情)”为由,要撤销他的党籍,此为“九月政争”。但王金平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台北地院又刚好在学生占领“立法院”的次日,一审宣判撤销党籍无效,判决王金平胜诉。由于和马闹僵,2016年王金平也不可能再次被国民党提名不分区“立委”,连任最高民意机构主要负责人之职。但王以善于折冲樽俎见称,是蓝绿都能接受的人,携调和服贸之威,王金平未来两年的走向,对台湾政局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立法院”审查阶段,民进党对服贸百般阻挠,但后来演变为学生主导的态势。学生领袖虽然被质疑和民进党高层关系匪浅,但整体而言,仍然体现出台湾年轻人对服贸协议乃至对大陆的陌生感。如何争取学生和年轻人的理解,应该是未来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