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接盘三鹿奉命行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 旭 实习记者 李 辉 北京报道
“三聚氰胺门”让国内乳业陷入深渊,各大乳企巨头面临自救和被拯救的危机,在此次事件中独善其身的三元正成为行业的拯救者。日前三元集团(下称三元)正身负北京、河北两地政府乃至国务院的使命,前往石家庄拯救濒临破产的三鹿集团(下称三鹿)。
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三元已经派遣一个谈判小组前往三鹿谈判,两地政府乃至国务院相关部门已经做了沟通,国庆节前将有确切消息。”
政府出手拯救三鹿
9月25日晚间三元股份(600429)公告称,2008年9月25日下午4点半,接有关部门通知,公司须研究相关并购事宜。公司股票自2008年9月26日起停牌,直至并购事项确定。
“三元的谈判小组已经到了三鹿,带队的是三元的一位副总裁,三元方面不愿透露具体是谁带队。”李志起表示。
据了解,为了避免三鹿破产引发连锁地震,河北省国资委已派遣工作组进驻三鹿集团。李志起表示,“这次拯救三鹿,石家庄市国资委负责具体操作,进行资产审核,清理三鹿集团资产,以尽快使工厂运转,尽量减少因停产所造成的上游奶农的损失”。
在本次行业危机事件中,三元是硕果仅存的一线乳业企业,这为三元重回行业老大的位置提供了机会。2007年,三元主营收入11亿元,不足蒙牛、伊利的十分之一。但事件发生后,仅至2008年9月19日,在全国26个省市中,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下架产品,价值就达64亿元人民币。预计随着事件影响,二者的损失还将继续。而三元并购三鹿更是壮大实力。
外资合作伙伴或亦生变
“三聚氰胺门”事件对三鹿的打击是致命的。
经三鹿集团内部初步估计,此次回收问题奶粉的总量可能超过1万吨,涉及退赔金额约逾7亿元,或将直接导致三鹿集团破产。三鹿集团的流动资金已全部用来支付奶粉退赔款,目前现金流基本断裂。雪上加霜的是,据本报获得的消息显示,三鹿集团已被有关部门冻结资金近8亿元。目前银行已拒绝给予贷款。
李志起表示,这次三元身负使命拯救三鹿,将会分步骤接手,第一步将接手三鹿液态奶业务,这部分与三元相符合,奶粉板块盘子处于关停状态,盘活起来太困难,会逐步介入。
三鹿濒临破产同样危及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43%股份,9月24日,恒天然集团在公布年度报告时表示,1.39亿新西兰元(合9500万美元)的减损支出包括了产品召回成本及三鹿品牌价值的预期损失。
李志起表示,此次三元接盘三鹿,将会通过股权合作,恒天然也在参与谈判,“个人认为恒天然很可能会出售大部分股份,随着赔偿的深入,三鹿将资不抵债,股份将变负资产,脱手对其有利。”
据本报了解,9月26日下午,三元高层正紧锣密鼓地开会,本报记者拨通董秘王钤手机,其正在会场,并告诉记者等公告。不过,一切显示,三元接盘三鹿已进入倒计时。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