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中的时文朝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中国银联的总裁时文朝正处于舆论漩涡之中。曾在债市的崛起、壮大过程中写下浓墨篇章,于2013年9月挥别债市,华丽转身成为一个“支付新兵”——出任中国银联的总裁。可摆在他面前的,却早已不是“机器一响黄金万两”的美好局面,而是支付体系大变革的动荡时代。可不,他又挨骂了。
近期,央行紧急暂停了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一时间所有矛头都直指银联:认为政策迅速反应的主因,是动了银联的奶酪,银联是“幕后主角”,而时文朝更是被指责“阻碍创新”。认为其“阻碍创新”的理由也很充分——在结束不久的两会上,金融各部门领导包括《政府工作报告》中,言里言外都在继续鼓励金融创新,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创新。
尽管有委屈有不服,但时文朝也不得不承认,他接手过来的中国银联已由原来的政府支持、资源独享,走向了互联网通用时代。他明白,现在银联身处的内忧外患之境,光靠“喊民族品牌、向国家要支持”已解决不了问题。
如何能“同床同梦”?
3月13日,央行紧急暂停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后,“主因是银联”的议论一时间此起彼伏。因为在线下支付,银联目前独大,所以银联理所应当被认为是“幕后黑手”。
据悉,传统线下支付领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商户刷卡的手续费,这笔收入由收单机构(银行或第三方支付企业)、转接机构(只能为银联)、发卡机构(银行或第三方支付企业)按2∶1∶7的比例分成。银联作为唯一的转接机构,提供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的数据转换、联通服务,并收取了10%的刷卡手续费。
而在线上支付领域,过去10年,也由银联主导。但现在第三方支付企业则占据了部分线上支付市场,而且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支付,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的清算完全可以不需要通过银联。
而现实中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大部分线上业务已经不走银联通道,如果扫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快速铺设推广, 银联在线下市场将被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所绕过,银联失去的不仅是线上支付的新增蛋糕,甚至线下支付的原有主导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正是这个逻辑,时文朝几乎被“骂惨了”。
这让时文朝感到有些委屈。“马云先生也好,马化腾先生也好,马明哲先生也好,我和他们本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好朋友。竞合关系是正常的。”他多次强调,“不要把我们塑造成天然的敌人。”
尽管如此,但不得不承认,第三方支付机构对银联交易量的冲击很大。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25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当中前20家占了90%多的市场份额,但这20家机构千方百计地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让银联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显。
历史上央行和银联对第三方支付有多次监管,但第三方支付企业仍茁壮成长。早在2012年12月,银联就曾印发了《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2013年的9月,来自银联方面的消息称,其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包括汇付天下、通联、随行付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被罚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被认为是银联在向第三方支付公司施压。
更多观点把这次抢夺战的本质定性为,创新企业对垄断企业的挑战。指责银联作为股份公司更应市场化公司,若持有行政垄断的思维,本身就是最大的嘲讽。
时文朝却并不认同此观点,他认为,正是银联前辈、监管机构和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在十二年间改变了中国人的支付和消费习惯,中国是从“存折+现金”向“银行卡+现金”过渡得最快、最平稳的国家之一。
在时文朝眼中,目前的中国支付市场是喧嚣、浮躁的。Visa、万事达、运通,这些久经沙场的国际公司目前都在国内强势布局,一场对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的激烈争夺战已经打响。但境内的众多“兄弟”却同床异梦,通过各种方式试探监管者的定力与智慧,试探“跨界经营”的各方反应,也试探中国支付业的承受力。他认为,每天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模式、新花样,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把蛋糕做大”的思路,而是“零和游戏”,互相争抢,并没有带来经济学上所讲的真正的“帕累托改进”。
如何共同把蛋糕做大?时文朝的观点是,开放和合作。
截至2014年2月,央行向250家非金融机构发放了支付牌照,其中从事网络支付业务的97家,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的54家,从事预付卡业务的166家。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此庞大群体,如何能顺利切分蛋糕?
监管无疑正在收紧,有消息称央行已下发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相关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约束着互联网支付的交易量,这显然不利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不过却维护了银联作为主要清算机构的地位,减轻了各类宝对银行存款的分流。
银联的变革
要谈时文朝这个“支付新兵”,不能不先说时文朝这个债市老人。
颇为低调的时文朝第一次被频繁提及,是在2005年6月短期融资券问世之时,时任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的他,一手主导了这一创新品种的推出。
随后,原先负责管理债券市场的央行金融市场司的一批骨干,于2007年组成了交易商协会创始团队,时文朝又是其中的灵魂人物,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担任执行副会长与秘书长,强有力地推动了银行间债市的蓬勃发展,推出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重大创新。更重要的是,在3个债市监管部门中,率先放松管制,推动了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扩容。
一个未经证实却广为流传的细节是,当时时文朝亲自出马,带队先后走访央企,推销中票。一次中石油集团的一位副总经理在送走时文朝一行之后,马上致电某银行北分行长,“人民银行来了一个叫时文朝的人,跟我说了一堆发行中期票据融资的事儿,有这么一个人吗?是不是骗子啊?”
如今时文朝还无暇回忆这些光荣和曲折,因为2013年6月一系列关于联网通用的文件被废止,由此,银联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
于是,“开放”是时文朝提给银联的关键词。他一再强调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未来国内极有可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银联”。“二次创业”是时文朝所强调的,其路径则是“更加紧密地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商户和持卡人开展合作与创新”。
他也表示不要把银联当成“唐僧”,只想着吃唐僧肉、互相挖墙脚。但关键是,唐僧肉的诱惑能否被真正抵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