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钱袋”渐紧 地方政府押注国资证券化

作者:佚名

来源:中证网

发布时间:2014-03-26 10:34:00

摘要:在“土地财政”因城市严守边界红线和耕地红线难有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继续承压情况下,各地提高国资证券化率的意愿日渐强烈

    在“土地财政”因城市严守边界红线和耕地红线难有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继续承压情况下,各地提高国资证券化率的意愿日渐强烈。  

  多地政府为国资证券化率设定的目标是2015年末达到40%。还有更多省份不满足于这一数字,尤其是国资大省。  

  财政部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地方国企资产累计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5%。以每年10%的增速计,到2015年末,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量将超过51.8万亿元。按最“大众化”的40%的国资证券化率目标算,国资证券化规模将达20.7万亿元。  

  一位地方国资人士指出,可大胆预测,地方国资营运收入将在地方财政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国资证券化决定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成败,国资营运效率、估值水平、变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直接关系地方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能力。国资证券化是国资改革好抓手,是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国资监管体制最具效率的途径。  

  地方政府各显神通  

  各地政府已意识到国资将成为最可靠的“钱袋子”,纷纷着力推进国资证券化进程,探索存量国资证券化新路。  

  在最近密集召开的各地国资监管会议、地方“两会”与公布的各地“十二五”规划中,最常提到的是公开上市,方式包含IPO、借壳上市、定增注入优质资产和资产置换等。  

  鉴于地方国企的“小体量”,还有多地瞄上新三板,提出抓住新三板扩容机遇,为规模偏小的非上市国企开拓投融资和股份转让渠道。  

  各地在如火如荼规划中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是提高国资证券化效率一大工具。分析人士指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将有助打通国资在资本市场自由流动的通道,需控制的国有股可通过这些平台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一旦需要资金,地方政府可有选择地退出部分股权顺畅变现,将资金配置在核心重点产业及公共民生领域。  

  在地方国资中占比较重的基建、公用事业等领域,各地积极利用债券、信托等形式实现国资证券化。  

  股权基金也是部分地方进行国资证券化的创新之举。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VC/PE市场新增LP中鲜有富有家族及个人LP的身影,政府机构及政府引导基金占比却超过40%,加紧对创投市场的布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