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三马”争霸互联网金融

作者:肖君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1-20 10:52:00

摘要:互联网金融擂台战越来越激烈。在阿里巴巴马云亮剑后,1月16日,腾讯马化腾和中国平安马明哲均推出移动互联网金融平台。

“三马”争霸互联网金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互联网金融擂台战越来越激烈。在阿里巴巴马云亮剑后,1月16日,腾讯(00700.HK)马化腾和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马明哲均推出移动互联网金融平台,曾在众安保险携手合作的“三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则即将展开短兵相接的争霸战。

  “三马”情势各有优劣。阿里和腾讯有大数据和海量用户之下的流量优势,但由于金融牌照之限,目前只能走代销产品的路子,无法杠杆化扩张做大。而平安拥有全金融牌照的先天优势,但互联网大平台刚刚推出,能否从一家传统的金融企业成功转型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挑战重重。

 

“三马”厮杀

  “平安是互联网金融新来的小伙伴,向百度、阿里、腾讯等优秀前辈学习,多元互补,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1月16日,平安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平台——“壹钱包”经过一个多月预热之后登场,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谦恭如“学生哥”。

  谦虚的身段背后,“壹钱包”手机金融应用平台工具却不低调,其打出的宣传口号是“会聊天的钱包”,这一狠招直捣腾讯的微信和支付宝的余额宝,言下之意“微信能聊,我也能聊”、“支付宝能理财,我也可理财”。可见平安不仅仅是要做一个产品平台,还要争抢微信的社交平台,支付宝的理财平台!

  腾讯是吃素的吗?实际上,腾讯一直在争分夺秒。1月12日,平安透露将在16日上线“壹钱包”,此时腾讯还悄无消息。1月15日晚10时左右,腾讯突然抢在平安“壹钱包”前推出微信版金融平台——“理财通”悄然上线并销售理财产品,首批产品第二天上午便一抢而空。

  在平台和产品的宣传上,腾讯将“弹药”对准了阿里巴巴。本报记者当日注册登陆微信“理财通”,其宣称“让资产增值更快,收益率可达活期16倍以上”,还称“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6.4350%”。此前阿里的余额宝收益率在5%左右,宣称收益是活期的10倍。

  “他们都是大平台,势均力敌,微信的理财通只要收益高过阿里的余额宝就行了。”一位大型券商副总经理表示,其他中小平台只能靠更高收益来吸引人气,但这三大巨头之间,只要稍稍高于前者便可。

  微信版“理财通”抢先发出产品后,平安宣称也将推出产品,其透露年化收益在8%左右,“对腾讯和阿里将构成冲击,客户争抢更加激烈,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跑马圈地进入白炽化阶段。”上述大型券商副总经理认为。

  千万别对阿里的马云掉以轻心。截至1月15日,推出仅半年的余额宝销售规模已攀至2500亿,用户达4900万户,发行商天弘基金也因此超越华夏基金坐上了一哥的宝座。但华夏基金已牵手腾讯上线微信理财通,重夺一哥宝座也未可知。

  本报记者从阿里内部了解到,该公司内部禁用微信,只能使用阿里“来往”聊天。马云已试图搅局微信,他说“微信确实是一种社交网路的工具,但不是社交网路全部”。记者还了解到,继余额宝之后,阿里还在筹备类似“定期宝”的产品,有望春节后推出。借助支付宝的资金粘性,阿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牌要打。

  “阿里、腾讯、平安都会相互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三马这场大戏还在后头。”在某上市银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看来,这场互联网金融大战关乎未来金融的大蛋糕,目前还只是开局,未来银行也会出招。

大平台之战

  三大巨头同台对垒,亮招之后各自的长处和短板立刻突显出来。

  1月16日“壹钱包”推出当日,网络流行的“陈欧体”又演绎新作,形象地描述了“三马”的关系及现状,“你有你的支付宝,我有我的壹钱包。你否定我功能简单,我说我又能支付又能聊天……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微信和支付宝的结合体,我是壹钱包,我为自己代言。”

  调侃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三巨头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少不了的法宝是,支付功能、消费产品、理财功能、聊天功能。这四样法宝只是基本的入门必备,拥有又能怎样?最终还是要看人气,也就是用户量,是否最终拥有强大的用户粘性。

  作为互联网公司,阿里和腾讯的用户量毋庸置疑,如微信活跃用户已达2.7亿,支付宝的活跃用户为2亿左右,用户和流量正是阿里和腾讯跨界闯入金融领域的先天优势。

  但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的短板也很快暴露。“无论阿里的余额宝和腾讯的理财通多么强大,但其依然只是作为销售平台,卖的是货币基金这款产品,当然未来还可以卖各种金融产品,然而也仅仅是个代销平台,无法成为直接的金融中介,更谈不上自行研发金融产品,如果监管不放开,充其量只是个金融产品批发商的角色。”上述券商副总认为。

  作为一家传统的综合金融企业,平安虽然在金融创新和传统销售及用户上,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然而与上述两家互联网巨头相比,移动互联网上大平台的流量只能从零起步,“壹钱包”积累人气需要相当时日。

  马明哲对此早有认识和准备,其认为支付都是有场景化的,而这些场景化提供了社交的可能性。本报记者从平安内部了解到,其手法是先利用80万员工微信推送圈定新客户,再将原来的传统客户移至线上,接下来利用支付、购物、购买金融产品的情景粘住客户,从而通过上述三步跑马圈地积累海量用户。

  阿里和腾讯的打法是先有海量用户再做金融,而平安的打法是先推移动金融平台,在平台的使用当中强力突破建立起新的社交工具,将用户从阿里和腾讯当中釜底抽薪。

  “对于用户来说,最终还要看谁使用起来最便捷,产品最具吸引力。”一位抢注了“壹钱包”的用户对本报记者表示。但“满足用户需求”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乎企业生死。

  马明哲对互联网认识得很彻底,其称金融互联网是改良式的,互联网金融才是颠覆性的。然而平安毕竟还是互联网新手,“平安这么多年来一直重视科技创新,尤其是去年互联网转型忙了一年,作为第一家率先转型的传统金融企业,未来挑战很大。”平安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阿里和腾讯同样面对强大阻力,目前互联网未有银行牌照,无法进行金融杠杆式经营,且全国性银行牌照已多年未放开。业界认为由于金融风险性使然,那些外资背景的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牌照放开更难。但更多的人看好互联网金融,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技术革命将倒逼监管放开。

  “如果能够与金融业进行融合,将能大大提升整个金融业务经营效率,降低金融运行成本。”在阿里巴巴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袁雷鸣认为,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更多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手段,更具开放性和透明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