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再宴,何日再醉
短短1年间,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像是换了人间。
曾经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高端餐饮,曾经车水马龙、囤货居奇的高端白酒,前些年依附于公务消费,一度风光无限、光彩耀人。当2013年的第一缕曙光照进窗户的时候,以高端餐饮和高端白酒为代表的奢侈消费,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现如今,随着限制“三公消费”的不断深入,这些曾经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们,终于结束了此前畸形的消费市场,回归理性,回归民间。而崭新的2014年对于他们来说,又注定是一个凤凰涅槃的新时代。
高端餐饮不再“高富帅”
在“正义”和“不正义”之间,高端餐饮被迫做出选择。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看来不正义似乎有这么一种力量:不论在国家、家庭、军队或者任何团体里面,不正义首先使他们不能一致行动,其次使他们自己彼此为敌,跟对立面为敌,并且也跟正义的人们为敌。”
具体到高端餐饮,2013年以前的他们,依附于政务消费,甚至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都未能让他们有所动摇。当欧美等国经济风雨飘摇的时期,国内高端餐饮依旧车水马龙,好不风光。
随后的几年,高端餐饮的发展并未就此停步,仍旧一路高歌,如同中国高铁的快速一样,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轨。
金融危机爆发1年后,有着高端餐饮第一股之称的湘鄂情,开始登陆资本市场。2009年湘鄂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首日,涨幅达到41.32%,创始人孟凯的个人财富飙升到了39.37亿元,成为中国餐饮业新首富。
在湘鄂情上市的刺激下,净雅、顺峰、俏江南等高端餐饮纷纷摩拳擦掌,都要进入资本市场去淘金。可惜的是,在他们即将上市的关键时刻,餐饮行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今年年初,在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影响下,各地的高端餐饮消费场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令这些高端餐饮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美好时代的结束是那样的不可预料。不过,那时的他们还心存侥幸,以为这只是一阵风,过去了,总会风平浪静,但彼时,真正的“寒冬”才刚刚开始。
顺峰、净雅等餐饮企业主动撤单“中止”IPO,俏江南内地上市受阻之后,则转战香港上市,但至今杳无音信。
据中国烹饪协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5842亿元,仍处于负增长状态,下降幅度1.8个百分点;个别企业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下降都在4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
其实,高端餐饮此前依附政务消费市场,是一种畸形的消费,随着国家对于这块市场的限制,高端餐饮企业应该丢掉幻想,积极谋变,真正为大众消费和商务消费服务,这才是生存之道和可持续发展之道。
茅台们回归“民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相比于高端餐饮的窘境,高端白酒也是风光不再。
临近岁末,限制“三公消费”的紧箍咒再次加压。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令禁止高档酒水消费。相比于高端餐饮的苟延残喘,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也高傲不再。
此前,茅台五粮液们是公务接待上的常客,现如今却成了官员避而躲之的“瘟神”,在公务接待中,相关人员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对饮,一旦被纪委发现,就犯了错误,有的甚至被革职查办。据传有些官员为了不被发现,甚至悄悄用纯净水瓶子装上茅台,偷偷地喝。
以茅台为例,对于他们的经销商们来说,曾经要靠批条才能批量购买的时代,今年彻底终结了,而背靠“关系营销”的经销商也在面临洗牌。随着价格的腰斩,告别官宴之后的茅台,急转开拓民众消费空间,但是否能找回往日时光。至今,谁都不敢给出答案。
相比于茅台的窘境,五粮液等其他高端白酒和洋酒的日子也不好过。随着中国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不断收紧,商务领域这些高端酒水的消费也在下降,现在很多公务员都不敢去娱乐场所和高档酒店消费,洋酒和进口葡萄酒的销量大幅下滑。
在这种困境下,有酒水行业“晴雨表”之称的茅台不再那么自信。在经销商大会上,茅台党委书记陈敏说,在行业调整下,他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比于茅台集团的反思,五粮液推出新产品意在发力中端市场。五粮液董事长刘中国在经销商大会上向经销商们道了歉,这是十几年来的第一次。
2014年,对于高端酒水来说,谋变在所难免,告别“官酒”,拥抱“民酒”,才是生存之道;而对于国家来说,高端餐饮和酒水就像人民币一样,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的只是某些企业用了“不正义”的手段,做了本应该是用市场手段来解决的问题。如何从制度和政策上规范公务人员的消费行为,才是治本之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