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业暗战子公司
摘要:在盈利模式单一的制约下,期货公司不得不开辟新“疆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士勇 见习记者 王俊仙 南京报道
在盈利模式单一的制约下,期货公司不得不开辟新“疆土”。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上的数据统计显示,已有20家期货公司获得了成立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资格。而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至今已有19家风险管理子公司正式开业。
风险管理业务丰富了期货公司盈利方式的同时,也被期货公司寄予了厚望,“各大期货公司最狠的人都出来搞风险管理子公司了。”一位期货公司总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也正式开业了。
以手续费为主
盈利模式单一,是摆在期货公司面前的共同问题。
“大多数期货公司是不怎么赚钱的,除了手续费,其他如投资咨询之类的收入都不太大。”长江期货金融投资总监沈文心指出,“期货业这么多年主营比较单一,以经纪业务为主,也导致了各公司在经纪业务上的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状态,现在手续费也是越来越少了。”
事实上,由中国期货业协会编制的期货行业协会上半年经营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公司在成交额、成交量翻番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出现了大幅下滑。手续费收入减少是造成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2013年上半年手续费收入为57.23亿元,同比减少8.01%,手续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1.39%,依然是各期货公司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之前投资咨询业务要推出的时候,我们还以为多了一条盈利渠道,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实践起来时,却受到很多掣肘,并未达到实际效果。一开始设想是投资部向客户收费,给客户提供专业报告,但现实是,我们对重点客户巴结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另外收费呢?而且那些真正需要投资报告的客户,也不会跟我们做,他们完全可以向专职做研究报告的公司买。”一位从业多年的期货公司人士向记者介绍道,“所以到最后,期货公司的投资部和研究部,成了‘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因为他们干的事情差不多,这条投资咨询的路径并未达到我们设想的预期。”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两项创新业务总收入仅为2380.32万元,其中投资咨询收入总计为2050.86万元。
瞄准期货自营
老业务竞争白热化、新业务未达预期,此时的期货行业好比“逆水行舟”,而他们也只能“不进则退”。现在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成立“风险管理子公司”、实现自营之路。
2013年3月19日,中国期货业协会率先批准永安期货、浙商期货等8家期货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截至目前,共有20家期货公司筹备风险管理子公司获得中国期货业协会备案通过。
“20家这个数目近期不会再增加了。”上述总经理表示,因为现在中期协是把我们这20家作为一个试点,先看看我们能做成什么样,如果做得确实好,之后才会考虑对试点范围进行扩张。
另外,虽然这20家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被中期协圈定在“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范围内,但是已经正式成立的19家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工商注册中的名称却五花八门,有“实业有限公司”、“商贸有限公司”、“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
前景广阔 风险犹存
记者了解到,在19家设立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中,因具有良好的现货背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属的百安塞贸易有限公司发展较好。而弘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冰则认为,在未来的半年内,每家风险管理子公司都会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走出不一样的风格,并且一定会有更多的手段创新出现。
在提及仓单服务业务时,李冰表示:“当抵押物价格跌幅超过5%时”融资方需补足同等数额的保证金;否则我方有权处置或采取迫不得已的价格保护措施。当然,如果我方处置不了抵押物,也是我方面临的风险。”这也反映了在风险管理公司开展四大业务时必须面临的风险——业务链条的断裂。
此外,风险管理子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也比较大,19家风险管理子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为广发期货设立的广发商贸有限公司2亿元,注册资本最低的是新湖期货旗下的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为3000万元。
某风险管理子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资金问题不用担心,我们可以依托母公司的财力,可以用产品嫁接的方式做期转现等。而且等到公司作出一定的业绩后,可以要求期货公司进行增资,或者我们自己进行融资。”
然而上述从业多年的期货公司人士表示:“原来期货公司就没什么交易方面的人才,水平高的、真正有交易经验的人会离开期货公司单干。现在期货公司成立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其实还是沿用原来的期货公司的人马,所以风险管理子公司也面临着优秀人才的缺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