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委或划定国家安全“红线”
摘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目的,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发布,一个新名词“国家安全委员会”横空出世。
当日,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少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机构应是由国家主要领导人领衔,包含军事、安全、公安、外交、经济、金融各方的“大安全”体系。而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有外媒分析称,这一委员会将成为继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国家机构。
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目的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新机构
在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一个关键窗口,将形成未来十年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
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亮点之一就是设立两个新机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其中关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表述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这一表述是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段落中提出的: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随后,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成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手段之一;另一手段则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有媒体报道称,两大新设立的机构对应了中国时下的两大关键需求——发展与稳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无疑是为了促进发展的目的,而国家安全委员会则是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表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也是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自从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骤然紧张。此前曝光的美国对中国的网络攻击和信息监控,也凸显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之反恐及其他国土安全挑战,都使得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显得迫在眉睫。
“大安全”体系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指出,《公报》主要是纲领性的内容,体现思路和方向,实质性的方案还有待细化。
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怎样组建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参照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该委员会成员涵盖了外交、国防、情报、贸易等方面人才,甚至还包括了50个地理学家和50个政治学家,核心工作是国防,大部分涉外事务都是由这个机构作出决定的。
罗援表示,其结构是“小核心,大外围”,即核心机构精干权威,同时辐射面广,涵盖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领域。
而据中国广播网报道,该委员会将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解放军总参二部三部、总政的联络部、外交部、外宣办等部门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使其成为总管军队、公安、外交、情报领域的强有力机构。
对于新机构的职能,张国庆分析称,应该包括: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划定国家安全红线;整合国家有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推进相关对外政策;全面升级中国思想库和智囊团体系,加强其参谋作用;在国家安全应急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速度;高度关注反恐、应对网络安全和周边安全,制定完整相应的有效措施。
而关于运作机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它应该与国务院等日常机构不同。国家安全委员会应该在发生危及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突发事件时才发挥作用,主要应对超越当前框架的一些重大突发事件,避免部门之间的程序性事务,实现快捷高效。此外,它还应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国家安全发展制定长远的顶层战略。
外交发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认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家安全体制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一个创新性的举措,标志着中国外交将进一步发力。
同时,“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在周边国家中引发猜测。韩国《首尔新闻》12日报道称,该委员会未来很可能集中处理中国国家安全最现实的问题——周边邻国关系,特别是对于钓鱼岛争端,未来该委员会很可能划下“红线”。《韩民族新闻》也表示,三中全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有些出乎意料,这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周边安保形势的严峻性。
事实上,我国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内对外面临的安全形势也越来越复杂,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可以更好地保证我国的安全,为国家快速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环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