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张广慧:另类券商的诗样情怀

作者:胡志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0-18 23:25:00

摘要:按照张广慧的规划,到“十二五”末,国信集团实现金融与实业并举的模式,管理资产达到5000亿元。

张广慧:另类券商的诗样情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志强 太原报道
    红叶舞起,秋至浓时。10月11日,“龙城太原”举办西山红叶文化节,在这醉人美景背后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另类券商故事。张广慧,山西省人民政府唯一金控集团国信投资集团总经理、山西证券董事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张广慧公开撰文《让植树造林成为国人消费的新领域》,呼吁官方引进企业资金植树造林。
    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由于重工业布局、私挖滥采、倾倒垃圾等原因,西山成为太原城市发展的“心病”。
    张广慧率先发起由国信集团向太原市政府认领10000余亩荒山绿化,随后,包括煤气化、太钢等10余家国企、民企都参与了认领荒山、植树造林。在西山植树造林的影响下,太原市东山也纳入了规划。按照西山模式,截至目前太原东西山共完成投资90多亿元。
    在张广慧看来,这只是“小试牛刀”。对于一名金控集团掌门人进军绿化环保行业,山西企业圈并不吃惊。“稳健而独特的投资风格,才是张总引领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一当地企业家表示,他既继承了晋商的品质,又展现了与众不同的金融理念。
    这些品质贯穿了张广慧职业生涯。始于农村信用社,爆发于国信投资,张广慧用了20年时间打造证券、银行、基金、期货、信托、担保等完整金融体系,并实现了金融与实业的完美结合。管理着3000亿元的山西省金融帝国并非终极目标,继山西证券IPO之后,张广慧希望以“国信投资公司整体上市”作为职业生涯的完美收官。
首提绿化成消费新领域
    一项长达5年之久的工程,让昔日的荒山都披上了绿装;一条纵贯南北的旅游公路,把散落在西山地区的颗颗“珍珠”串成了两条旅游线路。
    这就是现在的太原西山,幕后推手就是张广慧。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张广慧发出《让植树造林成为国人消费的新领域》。“植树造林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用林比造林快、造林不护林,许多地方种树不见树的现象严重。特别是我国广大的北方和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许多城市周围都是荒山,西部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查阅资料发现,我国人均绿化面积仍然不足10平方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绿化面积已高达数千平方米。“如果把90万平方公里的宜林荒山荒地植树,居民投资性消费至少需2.7万亿。若把173.97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植树,居民投资性消费至少需5.2万亿。”
    有了理论支持之后,张广慧将目光瞄准了太原西山。他带着精心制作的效果图找到了时任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希望政府制定政策让企业参与绿化西山。“把西山和东山都给你们。”此举获申维辰当即肯定。
    随后,山西国信集团与市政府签订合同认领了3000多亩荒山,后增加到10000余亩。2009年,西山综合整治被列为太原市“一号”工程,西山造林大幕自此拉开。2010年9月陈川平就任太原市委书记的第一个月,张广慧再次向其陈述植树造林的想法。企业出身的陈川平当即肯定了这种大胆而有作为的想法,并成立了西山治理办公室,启动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模式,开始引导国有大型企业及民营企业投身西山地区城郊森林公园建设。
    按照要求,企业每亩投入不低于3.5万元的标准,政府为此投入12亿元提供了饮水项目和修建了旅游公路。企业投建的城郊森林公园80%面积实施绿化,20%以下面积可用于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及适度开发,政府相关规划建设全方位主导。
    政府的支持让西山绿化成为当地企业的一个时尚。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国信、太钢、煤气化、长风、梗阳、晋峰、太钢、康培、豪光等16家企业参与了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总占地面积约为1.6万亩,完成绿化面积2.3万亩,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超过过去几十年政府投入的总和。
    如今,西山已成为太原地区最大的“绿肺”。根据政府规划,2013年年底将完成西山90公里范围的完全绿化。在绿化上投资3.5亿元后,张广慧新的规划开始在脑中形成。“利用配套土地修建别墅引进科技人才;与德国合作兴办职业教育,打造接轨山西制造业的人才;兴建养老公寓拓展旅游产业。”
30年前筹建财务公司
    大胆将目光投向绿化环保,源于张广慧独特的金融投资理念。而真正开启张广慧通往金融之路的,是农村金融信用社的工作经历。1954年张广慧出生在太原市南郊区辛村,父亲读过私塾,当过会计,母亲则是传统的善良贤德的女人。父亲的严谨,母亲的善良,绘就了张广慧一生优良品质的底色。
    因文革原因,1973年高中毕业后,张广慧回村开始了农村生活。2年后,张广慧在地头工作时被叫到信用社当会计,每月有35元的工资。在那里,他学会了如何记账、开支票、打算盘。
    1977年恢复高考,张广慧通过考试成为山西财经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由于没有工资,他也曾勤工俭学,直到现在,张广慧对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1982年,张广慧毕业后被分配到太原市塑料工业公司。该公司有4000多人,与太原钢铁厂齐名,在当年有“北有太钢、南有太塑”之说。在这里,张广慧将大学里的收付法、增减法、借贷法三种记账方式派上用场。
    财务在当时国有企业的地位非常重要。时任公司总经理的张万魁曾表示:“谁能把公司的财务搞好,谁就能当财政厅长。”正如此言,多年以后,张广慧成了管理3000多亿元金控集团——山西国信投资集团的正厅级掌门人。
    很快,公司开始改制,财政部门希望通过“拨改贷”改革扔掉包袱。然而,旧的生产模式和新的市场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那时候计划科定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有些产品生产出来就销不出去,工人工资发不出来。”张广慧回忆说。
    通过一年的摸索,张广慧找到总经理张万魁陈述了自己的看法,按照计划生产,而不是以销定产,东西就卖不出去,就是造成产品积压,就需要贷款,贷款多了就影响效益,长期下去公司就无法经营。“按照市场需求去生产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张广慧的见解让张万魁刮目相看,“集中核算制”开始在太塑公司铺开,现在看来这就是今天集团化管理的雏形。张广慧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他的创新,几天后他由普通员工被任命为公司财务科长。这年是1983年,他29岁,与之搭档的副科长已经50多岁。
    上任后,张广慧开始彻底改革核算体系,即核算权下放各厂、资金集中管理。“当时集中核算不合理,导致下面做不好,上面核算不准确。下放核算权就是要各厂车间,对自己的产量、销售和利润一清二楚。”
    不过,这一改革引起轩然大波。面对领导的不理解,张广慧一改温文尔雅,强硬地坚持:“不这么改,我就不干了。”最终,领导还是宣布按照他的方案执行。“当时的做法适应了当时的需要,财务科实际上变成了现在的财务公司。”张广慧表示。
    到了1985年,张广慧又被公司任命为公司副经理兼财务科长。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对于懂付出、肯付出、敢付出的人而言,获得肯定不是最好的回报,把握好人生中遭遇的每一次挑战才最重要。
中西部首家IPO证券
    如果说太塑公司的历练让张广慧有了财务实践的初步积累,那么山西经济开发投资公司的任职则开始践行他稳健而又独特的金融理念。
    在刚担任太塑公司副经理不久,1987年张广慧被调任山西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国际金融处处长,该公司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国信投资集团公司的前身。
    1991年,公司更名为山西省信托投资公司。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中专门论述证券交易所也要坚决放开试。那年张广慧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
    同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放开股价,上证指数从616点上涨到1429点。做证券成为当时的头等大事,在张广慧的运作下,公司成为上交所会员。一年后山西第一个证券营业部开业。
    1998年,因银证分开政策,山西证券与人民银行山西分行分离。国信投资集团抓住机会联合其他五家公司完成了对山西证券的增资改制,张广慧担任董事长。
    3年后,因政策要求信托与证券分开,国信集团再次联合四家信托公司的证券资产,成立了新的山西证券,注册资金达到10.25亿元。山西证券一举从一家小券商成为山西省唯一的一家综合类证券公司。
    规范金融风险开始凸显其重要性。张广慧1996年就高度重视证券经营风险,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四项基本原则”。“三大纪律”即资金不能乱流、人员不能乱进、自营不能乱做。“八项注意”即客户透支、证券托管、资金存取、账务调整、佣金利息、电脑权限、清算交易、廉洁自律。“四项基本原则”要求人员流动淘汰原则、资金集中管理原则、自营统一控制原则、经营同步监督原则。
    2004年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开始了综合治理,山西证券在综合治理期间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即2006年评为规范类,2007年创新类,2008年上市。在券商经历了4年熊市并频繁暴露问题后,张广慧执掌的山西证券不仅安然无恙,还逆势扩张并增加营业部数量。
    2010年11月15日,山西证券正式登陆深交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7.8元,首日开盘价为12.88元,涨幅达到65.13%,市值300亿元。山西证券作为中西部第一家证券上司公司,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家金融上市公司。
    此前,山西证券曾因两次错失借壳上市的机会,让这个中西部区域证券公司颇遭质疑。“支持我们的人拉着我们前进,反对我们的人推着我们前进,所以我们必须前进。”张广慧显得举重若轻。
    张广慧始终深刻洞察金融与创新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就是国防和金融。摧毁一个国家经济和财富的是战争和金融危机。只有通过创新,根本地改变自己的结构,改变自己的思路,改变自己的操作模式,才能和市场接轨。”
    山西证券筹备上市期间,山西国信集团通过收购大华期货、格林期货与德意志银行合作等方式缔造了证券、银行、基金、期货、信托、担保等完整的金融控股集团。
勇当“伯乐”与“财神爷”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是张广慧孜孜追求的目标。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的话来说,“转型发展是山西省工作的主体和主线。”张广慧希望国信集团能够为山西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实际上,多年来张广慧和他执掌的山西证券,一直是山西拟上市企业的“伯乐”和“财神爷”。早在1992年,他就牵头组织了山西省的第一个银团贷款,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入了起步资金5000万元,如今该开发区已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山西证券更参与主导了山西省内众多企业的重组、改制和上市工作,为这些企业融资超过百亿。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山西证券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中德证券的成立,“伯乐”和“财神爷”更具品牌优势和专业能力。
    目前,山西上市资源储备企业已有70多家,其中山西证券培育的企业有十多家,分布在煤炭化工、特许经营和连锁、机械装备、新材料等各行业。
    张广慧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直接接入实体经济。山西国贸大厦“双子”座,不仅是张广慧涉猎实体的见证,同时也定义了山西省的“高度”。
    1992年,国信投资集团前身山西信托公司刚刚成立证券营业部,张广慧提出了投资13亿元,为国信盖一个办公楼。那年山西信托公司并没有资金实力。
    怎么办?张广慧总有自己的融资方法,“信托公司有几个亿资金趴在账上,但不能挪用,但存在哪儿,银行很在意。”于是,张广慧开始与银行谈判,信托公司把客户资金存在哪家银行就要求哪家银行提供贷款,张广慧由此获得了工行的2亿贷款。
    因为当时银行只有短贷,这就意味着这笔贷款刚刚到期,下笔贷款就要过来。“就是通过不同银行的腾挪和提前销售,国信集团没有花一分钱,凭借信誉把大楼建起来了。”张广慧并不否认,国贸大厦差一点成了山西头号烂尾楼。
    抛开筹备时间,从1998年开工,到2005年正式挂牌,国贸大厦历时7年。但国贸大厦以众多第一定格在山西商业建筑的历史上:规模第一,建筑高度第一,山西第一个5A级智能化专业写字楼,山西第一个五星级酒店,两座塔楼顶层修建了直升机停机坪。
    如果说金融智慧让张广慧空手建起了国贸大厦,那么金融实力则让张广慧收获了高科技企业的青睐。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是融合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邓中翰在北京中关村共同发起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因其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而备受瞩目。
    该公司一项城市智能安防核心技术(俗称天网工程)不仅制定了国内行业标准,而且远远领先于国际水平,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安防产业每年以30%的增长速度,市场前景太大了。”张广慧表示,和邓中翰先生一拍即合,很快在山西合资成立了中天信公司,专门用于中天网工程建设。
    一旦看好项目,张广慧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引入安防技术,张广慧所在的国信投资集团只占49%的股份,却换来了大量专利技术和人才。2012年7月签约后,200亩厂区开始动工,2013年10月底投产,预计今年实现5亿元的销售收入,之后每年实现50亿元。“这是金融与科技的完美联姻,我们力图三年实现上市。”又一个上市公司雏形在张广慧心中形成。
    按照张广慧的规划,到“十二五”末,国信集团实现金融与实业并举的模式,管理资产达到5000亿元。“要打造中国一流的金融控股集团,改制上市才是最佳选择。”张广慧袒露心迹,梦想能将国信集团整体上市。
    走在10月的秋风里,张广慧相信,自己即将迎来的耳顺之年——精彩得刚刚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