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戳破的疫苗神话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成也疫苗,败也疫苗!
10月12日晚,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称,预计公司前三季的净利润同比下滑50%-80%。10月14日,因业绩下滑严重低于预期,沃森生物再遭大批投资者逃离,股价收跌4.72%。
此前靠疫苗故事吹大登上国内创业板上市第一高股宝座的沃森生物,随着疫苗项目频频夭折,疫苗神话也数次被击穿。而不惜高溢价豪赌的大生物产业,因收益期过长再次将沃森生物收益预期推进深渊。
并购后遗症
沃森生物业绩持续走低,已成为业内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10月12日晚间,沃森生物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前三季度盈利约3107万元-7769万元,同比下滑约50%-80%,公司去年同期盈利1.55亿元。
其实,沃森生物自上市至今,公司业绩一直都处于直线下滑的状态。据沃森生物相关财报显示,2010年报时业绩同比增幅还高达102%,但2013年一季报该数据只有11%,并在2013年中报首度出现业绩同比下滑,幅度为29%。
而2012年布局大生物,高溢价收购河北大安制药股权,再次拖累沃森生物业绩。
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9月,沃森生物发表公告称,公司将出资5.29亿受让大安制药55%的股权。该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据了解,当时的大安制药因为连年亏损处于瘫痪停产状态:2011年亏损了3269万元,2012年前8个月亏损2704万元。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沃森生物对资产评估机构给出的9.6亿元估值,溢价48倍照单全收。
取得大安制药55%的控股权之后,沃森生物显得意犹未尽,先后又收购了上海丰茂、上海泽润生物2家医药公司以及宁波普诺、莆田圣泰、山东实杰3家疫苗营销企业。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公司上半年业绩报表来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144.65%。
疫苗项目再撤回
随着沃森生物重磅疫苗的不断夭折,靠疫苗故事吹大的沃森生物正一步步现出原形。
“定位不清晰,造成研究精力与经费的重大浪费。”郭凡礼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频频撤回被批准,意味着该项目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都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是造成业绩下滑的原因。
相关财报显示,9月7日,沃森生物公告称,将撤回“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重组乙型肝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在国内的临床研究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是2010年沃森生物上市时,其招股说明书上认为最具潜力的五种疫苗项目之一。
对此次撤回该项目公司称,公司开展以上三个疫苗的研发主要是基于海外市场需求考虑,但由于该联合疫苗依国外通行的免疫程序同目前我国现行免疫规划相关疫苗的免疫程序不一致,若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可能将使该联合疫苗在国内的药品注册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而公司决定撤回在国内的临床研究申请。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质疑称,既然该联合疫苗依国外通行的免疫程序同目前我国现行免疫规划相关疫苗的免疫程序不一致,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又是公开的,沃森生物作为一家从事疫苗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对这一情况应该是知晓的。为何此前没有提出?
沃森生物董秘徐可仁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对于此撤回疫苗主要原因是政策问题,也是公司怕该疫苗项目不能顺利申请研发,最终浪费投资研发经费。
“没想到沃森生物上市3年之后,这种现象再次重演。”一位此前关注沃森生物的投资者对记者说。据记者了解,沃森生物撤回之前承诺的最具增长性疫苗项目并不是第一次。
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5月17日,离上市还不满半年的沃森曾连发3个公告,宣布与广州申益皮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3个公司解除疫苗合作合同。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沃森生物此前取消的三个项目,正是沃森生物在上市前力荐的三个产品,其中前两者甚至被描述为“填补国际空白”;而上市之时,狂犬疫苗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等项目还被称“进展顺利”。
而在招股书中还未面世的疫苗中,据披露已有4个惨遭流产。受此影响,沃森生物近期股价如过山车般一落千丈,云南最具潜力的超级黑马股也成了明日黄花。
公开资料显示,沃森生物上市时的发行价格为95元每股,发行市盈率(摊薄)高达133.80倍,募集资金合计23.75亿元。从发行价格来看,沃森生物在以“三高”闻名的创业板中仅次于汤臣倍健;而从发行市盈率来看,这家公司在所有创业板企业中位列第三。
而截至10月17日收盘,沃森生物这只典型“三高”发行的创业板股票仍然处于破发状态,其复权后价格较发行价跌去了约25.18%。
融资迷局
沃森生物虽然自称是疫苗研发和流通企业,但近些年的多次融资活动似乎让多位投资者看不清发展走向。
记者了解到,自沃森生物上市之初募资23.75亿花完后,近两年又多次启动发债计划。
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12月25日,沃森生物第一次发布了董事会决议公告,称拟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今年3月25日,沃森生物再次公告,沃森生物董事会通过了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5亿元债务融资工具规模的相关议案。
但这两次融资的35亿具体的投资去向,沃森生物董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此次募资还没有正式开始;此次融资主要用于公司偿还部分贷款,优化公司债务结构;并用剩余部分资金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改善公司资金状况。
而对于该解释,深圳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2010年底IPO募集23亿资金,现在又开始发债35亿,真的看不懂沃森生物要做什么。如果35亿债券都在2013年发行,每年的付息压力对沃森生物来说都会是很大的负担。
一位会计人士向记者证实说,按沃森生物的基本面以及目前的市场行情算,发债的年利率约为5%-8%,若上述35亿元的债券最终都在2013年发行,粗略计算,发债35亿每年大约要支付1.75亿-2.8亿元利息。
“这个财务费用,几乎相当于沃森生物2012年全年的净利润金额(2.33亿元),对公司盈利的吞噬程度惊人。”上述人士对记者直言。此次融资35亿的资金具体流向哪里,目前看来,仍是此次融资最大的谜团。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