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突袭非洲,美国反恐重心在调整?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0-11 23:56:00

摘要:美国已经在70多个国家部署了特种作战部队,其人数超过13000人,总预算已接近90亿美元。
    10月5日,美军特种部队兵分两路,突击非洲两国,追捕基地组织要员。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美军成功拘捕了涉嫌策划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爆炸案的元凶阿纳斯·利比(Anas al-Libi)。利比目前被扣押在位于地中海的两栖登陆舰“圣安东尼奥”号上,最终可能会被遣送至美国本土受审。与此同时,另一路美军突袭了索马里南部城镇巴拉韦,但无功而返。这次行动的具体细节还没有披露,不过据美国一名高官透露,美军目标是肯尼亚籍军事指挥官阿布杜卡迪(Abdulkadir Mohamed Abdulkadir)。阿布杜卡迪又名伊克瑞马(Ikrima),他同样涉嫌参与1998年美国使馆爆炸事件。
    这两件事同时发生,再加上近一年来恐怖袭击事件在东非、北非和西非国家有愈演愈烈之势——2012年9月,伊斯兰极端分子袭击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的领事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森遇袭身亡;2013年1月,马里北部与“基地”组织有牵连的极端武装组织将马里政府军搞得狼狈不堪,法国因此出兵马里;阿尔及利亚极端武装组织“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随后制造了人质危机,劫持了一家煤气处理厂工作的多名外国人,借此声援马里的极端武装组织,事件造成至少25名外国人质遇害;半个月前发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座商场、造成59人死亡的恐怖袭击事件更是举世皆知——很多人断言美国的反恐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非洲。
    由此来看,非洲确实已经成了恐怖主义的新战场。这是因为这一地区的很多国家政府治理失效,在“失败国家”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使得伊斯兰极端势力很容易在这里找到知音。未来,像索马里的“伊斯兰青年党”、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和位于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等恐怖主义组织,会在这一地区制造更多的血腥事件。但美国的反恐重心并没有改变,这是因为美军此次的两个行动,针对的都是1998年东非使馆爆炸案的元凶,利比是基地组织成员,阿布杜卡迪也是,只是后者同时也是索马里“伊斯兰青年党”的指挥官,因此很多人认为美军的行动是为了报复内罗毕的恐怖袭击。但青年党在内罗毕的恐怖袭击,针对的是肯尼亚政府出兵索马里的举动,和美国没有多大关系,也没有对美国造成现实威胁,美国显然不可能为肯尼亚政府火中取栗。此次行动显然更多是为了缉拿15年前使馆爆炸案的凶手,打击主使的基地组织,而这恰恰是美国自9·11以来反恐战略的重心所在。
    1998年,本·拉登策动了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美国使馆爆炸案,从此和美国结下了“梁子”,美国开始在全世界抓捕这个敌人,但此时的美国还处在冷战胜利的喜悦中,并没有太把拉登和基地组织当回事。2001年的9·11事件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基地组织成了美国的心腹大患,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最大目的就是抓捕拉登,教训敢于庇护他的阿富汗塔利班;不仅如此,在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看来,9·11事件虽然未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这类武器并用来袭击美国,所造成的损失不堪设想,因此,伊拉克、伊朗、朝鲜这3个有发展核武器嫌疑的国家就成了美国眼里的“邪恶轴心”;另一方面,9·11的19个疑犯有11个来自沙特,因此中东的宗教极端势力是恐怖主义的主要源头,想要有效反恐,还必须对伊斯兰世界进行民主改造,这就是后来“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的理论基础。
    这样一来,以中东为重心的反恐就成了小布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中心,也差不多成了这一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这一处处树敌的反恐扩大化战略,导致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声望受损,并且给自己树立了从伊朗到真主党到哈马斯直到基地组织等一系列不好惹的敌人。
    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面对金融危机下的财政压力和布什留下的烂摊子,不得不在反恐上收缩战线,强调反恐斗争的对象为信奉“暴力极端主义”的基地组织,不是针对伊斯兰教,也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从而遏制了小布什时代草木皆兵的反恐态势。2011年6月发布的新版美国国家反恐战略,就反映了这种变化。这一新战略明确放弃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反恐高于一切”、“以反恐划线”的政策,把反恐重点转移至针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防范对象包括“基地”等国际恐怖组织和本土恐怖分子;按照这一战略,美国反恐的重点区域依次是:美国本土、南亚、阿拉伯半岛、东非、欧洲、伊拉克、北非马格里布、东南亚、中亚。
    从以上可以看出,非洲并不是美国反恐的重中之重。而近年来,美国虽然没有再发生9·11那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但从胡德堡军事基地枪击案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由本土恐怖分子实施的恐怖袭击时有发生,美国本土的反恐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美国的财政状况不佳,党争如火如荼,以及因为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失败所酝酿的反战情绪,美国再在海外开辟反恐新战场的可能性不大。虽然非洲的恐怖活动甚嚣尘上,但只要没有直接危及到美国的本土安全和海外的核心利益,美国不大可能在短期里提升非洲在其反恐战略中的地位。
    事实上,美军此次在非洲的行动,和以往最大的变化是策略上的——从过去几年过度依赖无人机轰炸,到动用特种地面部门。自奥巴马上台以来,无人机由于高效能、零伤亡,深受美军青睐,在反恐行动中发挥了独当一面的作用。拉登之死,无人机功不可没。基地组织头目扎卡维和阿拉伯半岛分支的重要人物安瓦尔·奥拉基也是由无人机发现的。但自2003年以来,美国在巴基斯坦发动355次无人机攻击,造成多达3336人死亡,而这些人大多并非恐怖分子,美国滥杀无辜的行为激发了当地强烈的反美情绪。而奥拉基是美国人,未经审判在海外被清除,也引来了“法外杀人”的指责。无人机的道德风险渐渐成了奥巴马政府的不可承受之重。
    而特种部队实施打击优点很多,例如伤亡很少、可活捉嫌疑人并讯问出更多情报、可查缴有用证据和情报等。目前,美国已经在70多个国家部署了特种作战部队,其人数超过13000人,总预算已接近90亿美元。当然,频繁动用特种部队,可能触发美国与当事国之间的关系紧张。但海外反恐本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美国能做的也就是不断权衡利弊而已。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