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鸿基高管反逼中国宝安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21 19:51:00
深鸿基高管反逼中国宝安
恶意收购战再升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3月19日,深鸿基高管及高管亲属,通过二级市场买入28万股。这被认为是在中国宝安从二级市场夺得深鸿基第一大股东席位后,深鸿基开始反击中国宝安的“恶意收购”的表现。此外,3月13日,深鸿基通过中国太保的股权套现获得2500万现金,未来也可能用于回购公司股份。
宝安收购动机不明
中国宝安旗下公司宝安控股自2008年7月23日起开始购买深鸿基股票,截至2009年3月2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收盘为止,四次增持共计持有公司股票7046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15%。
记者试图询问中国宝安主要看中深鸿基哪方面资源,是投资还是想控制深鸿基?中国宝安董秘娄兵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一切以公告为准,下一步公司会继续增持深国商的股票,但具体增持多少,这个暂时不能说。
用于投资深鸿基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其控股股东中国宝安在2007-2008 年间出售限售法人股所获得的现金。其中江铃汽车1200 万股、渝开发1071.91 万股、太行水泥145.35 万股、高鸿股份240.90 万股和珠江控股1131.24 万股,变现总金额约为3.91 亿元。
上海证券并购业务部高级经理刘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次增持深鸿基,中国宝安不一定是作战略投资,可能是财务投资。一般要成为大股东,都是协议收购在先,直接在二级市场买进的话,成本太高了。不会马上卖出,多半是敌意收购。
“深鸿基业绩差,不代表它对其控制人就没价值,在中国上市公司壳资源还是有溢价的。” 刘磊说,在双方主营业务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解读成宝安要进行行业兼并。但未必真拿来开展实业,如宝安二级市场收购的对价还比较合适,收购完后,将鸿基资产进行整合,再转手把这个壳卖了,也是一种盈利模式。
平安证券地产分析师刘细辉对记者表示,正常情况下收购一般是有商业或其他主营业务往来,战略合作的话会从一级市场收购,二级市场收购应该另有目的。
深鸿基力挽颓势
眼睁睁看着中国宝安一步步增持公司股票,深鸿基也开始尽力挽回控股权被夺走的颓势。
3月1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高管股东持股变动情况显示,深鸿基董事、副总裁罗伟光和财务经理黄旭辉的父亲黄厚青,最近分3个交易日合计买入9万股深鸿基股份。其中,罗伟光买入2万股,按照6.2元成交均价计算投入的金额是12.4万元。经过这次增持之后,罗伟光的持股已达19.99万股;黄旭辉父亲黄厚青分3次买入7万股,投入金额约为39.31万元。
深鸿基高管增持股份,被外界看成是深鸿基原大股东现是第二大股东的深圳市东鸿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想办法增持公司股份,以紧逼中国宝安。
此外,为了增加手头现金,深鸿基决定出售中国太保200万股流通股,这是深鸿基自1995年开始持有的,持股成本约为249.6万元。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保上市。一年后,深鸿基这200万股原始股取得流通权,不过当时是以其作为抵押物,为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鸿基物流有限公司向银行申请150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
今年3月10日,这200万股股份解除质押,随后,深鸿基于3月11日、12日清空所持200万股,获得投资收益约2500万元。不排除深鸿基接下来会利用这套现的投资收益来增持公司股票,以追回第一大股东之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