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地方政府较量或将终结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黄河三角洲这项课题正在提速前行,从地方课题有望上升至国家课题。
最近发改委有关官员透露,发改委将组织班子奔赴山东实地考察“黄三角”, 其考察重点是:黄三角区域定位、目标、产业布局以及基础设施等。18日,发改委有关官员证实,“考察结果,发改委将编制规划上报国务院审议。”
事实上,黄河三角洲规划课题始于70年代。直到去年底一个振奋的消息传来底,温总理提醒黄三角可“探索高效、环保的区域开发模式”,随后山东投资千亿元加速开发黄河三角洲,建设速度与日俱增。业界对此憧憬不已。
就在山东省力推“黄三角”开发进入国家层面之际,但其内部为争夺“主战场”展开一场较量。作为两个全部建制纳入规划的地区,东营和滨州已开始暗中较劲,此消息传出后,山东省潍坊、莱州等区域也摩拳擦掌。
相对于滨州来说,是紧临天津滨海新区,是山东的北大门,同时也是黄三角的中心城市,有着独特区域资源和优势。滨州市副市长孙承志说,滨州早就有心理准备,希望完整的布局,是会引国家重视的。与之比较,潍坊、莱州市政府认为,他们这两个区域也不错,希望政策区域共享。
而东营方面,两会期间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就与滨州市政府展开口舌之争。这个重点就应该以东营为主体,国务院领导批示都讲过,‘可以考虑以东营区划为中心建立高效生态区’”。
去年,东营与中海油签署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中海油将在东营布局千万或者百万吨大炼油、大乙烯的工程。国务院有关领导就此批示,可以考虑以东营区划为中心建立高效生态区。
不仅如此,,东营多年来一直是胜利油田一家独大,但该油田属央企,所以对地方财政贡献微不足道。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占地方财政大头的增值税,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导致地方增值税减少。
东营发改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山东省将5个亿资源税,仅仅给我们留下3000万,如果资源税改革后可以得到30亿。“获得资金支持,是最实惠的好处,争夺也因此上演。”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林凌教授告诉记者。
“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未利用的800多万亩土地。”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说,这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把尚方宝剑。
据了解,资源丰富的东营和滨州两地,就在黄三角范围之列。记者从山东发改委获悉,去年4月和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赋予黄河三角洲“对外承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机遇”。
“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19日,山东省发改委综合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实施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更是山东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营市市长张建华透露,2009年将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上投资1100亿元,发展石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以及畜牧业、现代渔业三大主业。记者看到,一份提交给山东省的报告中说,对东营来说,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为了加快开发建设的速度,更需要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争夺不仅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趁机抛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将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联合,大西南与大西北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从“点”向“面”的发展和提升,中央的意图显然是明显的,就是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在这轮争夺中国第四增长极的战斗中,黄三角能否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