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金融担保补短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无源之水不能养活文化产业。”一线导演对资金不足有着特别的感受。著名导演陆川在拍了四部电影之后,曾感叹各投资方在融资、投资、资本回收等渠道上得到的支持还是很有限的。
陆导的烦恼目前在影视界颇具代表性。“金融资本支持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中间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索,比如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质押、如何担保?”著名导演尤小刚吐露出中小文化企业更尴尬的现实,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的轻资产文创产业该如何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
不过,当有担保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增信作用,陆导、尤导们的烦恼或许将不复存在。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全国每年生产80%以上的影视作品在此策划、运作和融资的首都,北京就出现了这样一家专属文化领域的担保公司——北京国华文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旨在文化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文化金融担保的融资春天
当2012年传统担保公司陷入低谷,进入洗牌之年时,总经理陈登伟曾公开对媒体表示,文化企业融资担保的春天即将到来。
进入担保行业之前,就职于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总经理的陈登伟进行过《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路径》调研,发现在影视机构领域,近几年银行的每年授信都在10亿以上。但获得授信的企业主要还是行业内一些拔尖的企业。但在影视机构这座金字塔的中间,未来不乏有华谊兄弟这样的企业会脱颖而出,应该如何支持他们?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困扰文创企业的一大难题。从目前的状态看,这个资金的缺口与需求仍很大,大概每年还有20亿缺口。那么怎么来弥补这个资金缺口?
对于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影视制作类企业,既没有足值的房产做抵押,也没有以知识产权为主的实体资产实力,面对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中小文化企业面前这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难以跨越。
“就企业需求上看,银行融资仍是主渠道。”在陈登伟看来,需要面对的实情是文化企业拥有的大多是轻资产,其中担保公司的作用也显得很突出。
“北京国华文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出现,使文化和金融资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这是非常好的形式。”尤小刚冀望,这样一个形式能够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此,陆川导演们的烦恼迎刃而解。国华文创成立之初就给予陆川1000万元授信额度。
陈登伟称,身边同行们对于投资文化产业也颇有兴趣。另外,国家政策也在促进文化和金融对接,有各种担保补贴等政策。更重要的是,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各类文化消费势头仍一片红火,各种文化金融产品也相继出炉。“可以说文化企业通过担保融资的春天即将到来。”
2013年国华文创已成绩斐然,在成立刚好一年之际,共支持了文创类企业24家,融资金额近2亿元,在完成的项目中文创类企业占比达到了78%,为解决北京市中小文创类企业融资难问题开拓了良好的局面。
独辟蹊径的文化金融担保
在文化领域,版权与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投资商也非常关注版权的价值。
但面对不少企业手里有影视剧版权,对于一些金融机构而言这些“宝贝”只是一堆难以判断其真实价值的光盘。
这表示,企业要想用纯版权成功向银行质押贷到钱,必须解决三个棘手问题:版权的权属如何确定?版权价值如何评估?出现不良资产后版权如何能够快速处置变现?
“剧保通”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国华担保董事长秦恺解释,企业可以将版权资源拿到国华文创,通过与像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这样的合作方,以专业的方法对影视剧版权进行权属确认和版权价值评估,评估版权未来可实现的价值,一旦影视剧版权经过“确权确价”后被认为是有价值,那么国华文创再通过专业的评审确定融资金额,就可以出具相关的担保函给合作银行,再由银行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为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秦恺表示,“剧保通”以担保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盘活影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
在今年的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剧保通”就成为了国华文创的主打招牌产品。而此前热映的电视剧《火线三兄弟》、《十月围城》、《裸婚时代》等都是受益者。据国华文创内部人士透露,目前通过“剧保通”已经成功为一批影视剧企业融资超过亿元。
此外,国华文创还开发了“影保通”、“演出保”、“商演通”等创新融资模式,同时拥有影视制作贷款担保、影视发行贷款担保、影视完片担保、集合信托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履约类担保等多种担保产品。
公司成立之初,国华文创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以影视行业为突破口,扩展覆盖新媒体、动漫、演出、出版等核心文化创意行业,用3到5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与国际接轨、国内首屈一指的文创担保机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