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三九的意外“留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停牌近三个月,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润三九,000999)紧锣密鼓筹划购买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下属公司的相关资产,然而近日,这桩被誉为今年医药行业最大力度的整合案却以失败而告终。
8月19日,华润三九公告称已终止了交易方案。是什么原因让这场赶场式的并购搁浅?华润三九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是行业、政策和市场等发生变化的影响超出筹划重组时各方预期,导致拟收购资产的盈利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致使此次重组失败。
整合落空
承载多家投资者期许的医药整合案,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事件还要从今年6月说起。6月3日,华润三九就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8月2日,华润三九公布重组方式,计划通过资产置换、非公开发行股票以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下属公司的相关资产。同时表示最晚将在今年9月2日公布最终的重组信息。
记者了解到,自2000年以来,华润系板块化格局基本明朗。目前基本形成中药、化学制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和医药流通等五大业务平台。其中,华润三九负责OTC及中药业务,华润万东、华润双鹤、东阿阿胶等则分别在医疗、化学药、保健等领域发力。而作为一项重量级的资产,紫竹药业将花落哪家颇受市场关注。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证实,华润三九此次整合的正是北药集团的优质置产紫竹药业。
意外的是,8月19日,华润三九公告称,公司终止了此前披露重组原定的交易方案。
同时,华润三九承诺在发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将于2013年8月19日开始复牌。
8月21日,记者就华润三九公告中致使华润三九整合告吹的行业、政策和市场等原因的具体情况致电华润三九。其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更多的情况不便透露,一切以公司的公告为准。
一位不愿具名的华润系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件事公司管控的非常严格,对于此次整合失败的更多细节,公司已经对此次负责整合的相关人员下达了封口令,“决不允许相关人员对此次整合的相关细节,向外透露半个字”。
上述人士对记者直言,整合紫竹药业搁浅的具体原因之所以隐瞒得紧,说明华润三九整合紫竹药业的此前计划有很大的预期偏差,再加上此次华润三九再次提起重组时间放在6个月以后,也从侧面说明此前整合过于仓促,或许,未来华润三九对紫竹药业的整合要从长计议。
“或许华润三九对紫竹药业的整合,明年继续进行。”也有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推测说。
据了解,华润三九是基金重仓股之一。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16家基金公司旗下21只基金重仓持有了华润三九,持股总数为1.05亿股,占流通股比例达到了29.45%,持股总市值为28.15亿元。
受此次终止整合信息影响,在华润三九复牌的8月19日当天开盘跌停,收报于26.41元/股,成交量高达36.59万手,换手率达10.30%。按当日盘面显示信息计算,此前21只重仓华润三九的基金就浮亏3.07亿元。
资金导致收购失败?
“在停牌的过程中,华润三九一再提及‘重组方案难以确定’,这或许与整合资产过大的紫竹药业有一定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说。
相关资料显示,紫竹药业成立于1980年11月26日,注册资本3.8亿元。此前,该公司名为“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另据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2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紫竹药业42.28%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按挂牌前股权结构显示,华润医药下属的北京医药集团和中国信达分别持有47.28%、42.28%的股权。
根据当时挂牌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紫竹药业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净利润1.1亿元,净资产评估值为36.61亿元。
而记者根据华润三九第一季度发布的财报发现,截至2013年一季度,华润三九账上的货币资金仅仅有10.6亿元。
而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华润三九在收购方面动作不断。
1月16日,华润三九溢价达1.71倍收购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7.18%的股份,交易价格为人民币5.83亿元。
6月21日,华润三九拟收购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持有的山东临清华威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股权转让价款为8074.73万元。
“如果要想‘鲸吞’资产约36亿之多的紫竹药业,无疑将对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而此次华润三九重组的告吹,无疑使得华润系的整体上市再度搁浅,此次重组受阻,意味着华润三九在接下来的6个月都无法重启资产重组,预计将拖慢华润系医药整合的脚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