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利网的公益营销样本
2013年4月20日,在雅安地震的同一天,返利网CEO葛永昌选择了以“公益返利”的方式与慈善有个约会。
打开返利网(
仅仅两个多月,就已经有好些公益机构相中了这个简单、透明而人情味十足的募捐平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我送盲童一本书”、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壹基金的“加油雅安”、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免费午餐”……至7月27日止,仅“加油雅安”的捐款就已经达到了323776.18元。
据了解,返利网所有爱心用户可以将购物返利直接捐赠到所捐项目的基金会账号,经由其高效执行,以帮助更多的人群和地区。基金会和公益组织通过平台网站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管理和查询项目信息;而购物的爱心用户则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捐赠的流向。
返利网成立于2006年11月,是国内购物积分行业市场规模最大、用户活跃度最高的“第三方返利导购”平台。公众可通过该网站登录淘宝网、京东网、当当网等四百多家国内主流在线购物网站购物。返利网将回馈用户一定比例的虚拟货币,用户可利用返利的虚拟货币再购物。
葛永昌介绍说,这种商业模式最早诞生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是美国最大电商亚马逊发明的一种商业模式,需要很多公司进行推广,但又不想出广告费,他说你帮我卖一笔东西,就给你一笔费用,后来就成为一种新的广告营销形式,按效果付费的广告形式。
目前,如果消费者通过返利网购物,他们将获得1%到4%,甚至高达20%-30%的优惠额度,返利网拿到这些优惠额度后,把相当一部分钱都返还给了消费者,也就是说,它每一个订单中的利润很少。“因此,我们的收入来源、绝大多数的取得还是依靠用户多次购买后,商家提供的佣金所得。”葛永昌说。
就是靠着这一点一滴的积累,2012年返利网的营业额达到了60亿元。
葛永昌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也是这个行业做得最好的。但是在献爱心、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我们也不愿甘落人后。当然,我们无法像大企业那样捐赠数额巨大的善款来扶危济贫,但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公益营销的方式,激发消费者的爱心,让每一位喜欢返利网的用户都能感受到“购物即慈善”的乐趣,为公益尽一份绵薄之力。
葛永昌的话无意中道出了当前公益的一个两难处境:信息不够对称,想做公益的人找不到帮助对象,而常与受助人联系的公益组织却找不到公益资源;难以透明,捐赠人不知道自己捐赠物资及善款的去向,有时难免心怀疑虑。
但是,如今通过互联网信息与支付技术的融合,返利网的“公益返利”打造了一个更便捷透明的环境,让公益捐赠变得更容易。与传统的公益捐款形式相比,网络公益捐款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捐款渠道,由于便捷、安全性等优势,且整个捐献流程开放透明,已日益受到网民认可,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捐款方式。
作为网络科技手段和电子商务技术在公益领域的应用,返利网的创新求索可谓令人欣慰。“用利人利己的方式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坚持,就会改变。我想,我们一定能做出一个这个行业的公益样本出来。”葛永昌说。
对话
返利网CEO葛永昌
《华夏时报》:返利网“公益返利”平台诞生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葛永昌:首先是雅安地震的发生,激发我们想为灾区做点什么。其次,就是社会责任的召唤。任何企业都不是生存在真空中,也不是孤立存在着,从它诞生起就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当它积累了一定资本,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它就有义务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做出应有的回报,提高企业的形象。
另外,这个平台的建立也有它的时代背景,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此同时网购市场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更便捷地参与公益提供了可能。
《华夏时报》:到现在为止,这个平台的发展历程怎样?
葛永昌: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有十几家公益机构与我们开展了合作,且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当然,做公益我们还是新手,很多知识都需要学习,对返利网来说,每天都有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另外,现在我们正在商讨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就是在捐款的同时,由返利网承担“管理费”,这样用户所有的捐款就可以完全到受助的人群手里。
《华夏时报》:如何理解“网购献微爱点滴传真情”?
葛永昌:“网购献微爱点滴传真情”和“购物即慈善”的说法比较类似,意思是说人们在购物消费的同时就可以为公益做出一份贡献,强调的是责任消费。往深里说,可以理解为一种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公益新主张和新态度。我相信,这对整个公益事业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华夏时报》:前段时间,返利网借助公益返利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进行了公益合作,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葛永昌:主要有两个想法,一是基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慈善理念,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书香洒满孩子的童年,帮助他们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最终能够自立自强;二是也能让用户有更多的公益选择,毕竟人与人的公益诉求是不一样的。
《华夏时报》:“公益返利”与一般的公益捐赠有何不同?
葛永昌:用户与返利网合作做公益,用购物得到的返利既享受了网购的乐趣,同时也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举手之劳,简单而不用额外付出;对基金会而言,公众的每笔捐款都是一目了然,透明。这不仅多了一条公众参与公益的途径,公益机构也多了一条劝募筹款的渠道。
《华夏时报》:返利网做公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对返利网有何期待?
葛永昌: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难和挑战。就返利网来说,这种挑战除了技术层面以外,还有观念、理念甚至是思维方式层面,毕竟公益有公益的思维、商业有商业的逻辑。最大的挑战应该是用户的信任,毕竟现在大的环境不是很好,社会公众的理解与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是因为这些,也使得我们今天的探索和努力更有价值。当然,我们非常希望和期待,若干年后,返利网的“公益返利”能够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长为一个为大家所广泛接受、认可和知晓的公益品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