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国强: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空间
摘要:中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下,提出实现中国梦,大家非常振奋,也认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戴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党委书记、副院长
中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下,提出实现中国梦,大家非常振奋,也认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自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去年年末开始,中国经济的走势逐渐变得更加严峻,出现了经济衰退。从6月份报的数据来看,除了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是上升的,其他所有的数据都是回落的。实体经济下行的情况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我们现在要做好准备,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衰退。
中国经济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第一,这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中国的经济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但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全球化过程当中,中国形成了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严重依赖外部经济,所以当外部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二,制度的原因。中国的货币供给本来就难以控制,因为我们有一个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又不可以对外公开的内在要求,为了控制人民币的汇率,我们就不断地要买进外汇,导致了我们外汇占款形成的货币供给压力非常大。
第三,由于中国经济这样一种模式以及社会改革的不配套,导致我们出现了高投资、高储蓄、高房价、低消费的现象,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该往何处去?解决这一问题前,应该首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的衰退到底是结构性的还是周期性的?我认为两者兼具,而且主要是结构性。结构性的衰退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7月份以前,克强经济学里面的核心是“调结构、稳增长”,现在变成了“稳增长、调结构”。稳增长靠什么?按照现在的克强经济学所提出的思路,就是应该要正确地认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搞好政策搭配和政策协调。我认为在经济衰退的时候,用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增长,效果是有限的,所以政策方面应该更多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的财政政策还有空间。
我们财政性的存款达到了3.23万亿,除此之外在账上的闲置资金6千亿-7千亿,各地方政府的土地转让收入今年上半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360个城市土地转让收入达到11305亿,同比增长60%,其中北京增长390%,上海增长了277%,杭州达到504%。不管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应该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减税、增加转移支付给低收入人群,加大建设投资等来缓解经济持续的下降。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因为从整个资金链来说,货币并不缺。中国的经济不是“钱荒”,而是“钱慌”。靠政策刺激或许能顶一时之用,但是要使中国经济重新恢复活力,要避免走重复靠政策刺激来保增长的老路,要对上一轮经济增长中留下来的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清理,但是这些都是只能通过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来换取改革的红利。
(本版文字整理 郝静 包涵)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