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瑞银人事地震无碍QFII业务

作者:付刚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14 20:50:00

摘要:瑞银人事地震无碍QFII业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 刚 北京报道

   “瑞银亚太区投行部主管Robert Rankin确已离职,他的职位已由亚太区金融服务组主管金弘毅(David Chin),以及亚太区并购部主管Matthew Hanning以联席主管的形式接替。”3月12日下午,瑞银集团(UBS)有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了瑞银亚太区发生的最新人事变动。
    她同时透露,瑞银还任命了现任亚太区投行部副主席、中国区主席蔡洪平为亚太区投行部主席,并委任赵驹为中国区投行部主席,负责国内业务。
    受海外金融危机影响,瑞银集团从总部到亚太区一直人事地震不休,但据记者了解,主要以华人为主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团队目前仍然稳定,且人事地震也未波及瑞银证券业务。
QFII团队无碍
    这位瑞银集团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新任亚太区投行部联席主管之一的金弘毅今年40岁,是香港人,在瑞银工作已14年。金原来是亚太区金融服务组的主管,在招商银行购买永隆银行的交易中,担任此项交易的财务顾问。
    “他的经验很丰富,所以这次得到提升。”
    另一位联席主管Matthew Hanning现年41岁,是从原亚太区并购部主管升职的,“那是一个老外”。
    她透露,现年54岁的蔡洪平虽然在此次人事调整中接任了亚太区投行部主席,但主要仍是管理中国区的投行业务。在她看来,蔡洪平的工作职责扩大,显示了中国业务对瑞银集团的重要性。
    记者注意到,2008年9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2.3亿美元的价格向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 Co.出售了10%的股权,而为比亚迪提供咨询服务的正是蔡洪平。更早前的新浪网并购分众传媒的并购咨询服务,也是由蔡的团队提供。
    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2006年3月,瑞银专门从法国巴黎银行挖来蔡洪平。此前,蔡效力于巴黎银行旗下亚洲投资银行部门百富勤,在那之前,他曾任职于上海石化。
    这位人士认为,亚太区投行部的此次变动,是因一个人离开而牵发的连锁反应。“一个人离职,要有其他同事去补他的职位,这样就有后面几个人的职位变动。”
    她向记者进一步证实,除Robert Rankin正式离职外,亚太区股票衍生部门的两名联席主管Min Park与Kenneth Pang也于上周请辞,“这两位主管都是董事总经理级别的高管”。
    值得注意的是,瑞银集团在中国市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以董事总经理袁淑琴领衔的QFII投资团队,其在A股市场的投资一直被市场人士视为QFII运作的风向标。
    袁淑琴等人会不会在此轮人事波动中受到影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阶段瑞银亚太区的人事变动主要发生在“老外”身上,以华人为主的QFII团队目前仍然稳定,没有听说任何主管级别的人员变动的消息。
受累于金融危机冲击
    在香港投行界人士看来,近来瑞银亚太区主管级别的人事变动频繁,和其总部高层变动以及2008年巨亏的业绩关联性很大。
    根据瑞银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2月26日,瑞银集团任命前瑞士信贷集团(以下简称“瑞信”)首席执行官郭儒博(Oswald J. Grübel)为新任首席执行官,接替已辞职的Marcel Rohner。
    郭儒博在瑞信约40年,其在集团层面、投资银行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历任数个管理要职,2003至2007年春,他出任瑞信联席首席执行官及首席执行官。
    在瑞银主席Peter Kurer看来,郭儒博是与集团管理团队协力为股东和客户重新创造价值的最理想人才。而对于目前的瑞银而言,重建客户信心的确是最重要的。
    一位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的投行人士对记者直言,受金融危机持续引爆“地雷”的影响,瑞银今年一季度的表现很难像花旗或德意志银行一样好,因为其资产负债表上仍有不良资产,且资产流动也有问题。
    根据3月11日瑞银官方网站上披露的2008年报显示,2008财年瑞银净亏损高达180亿美元。此外,年报透露,即使大幅削减风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可能仍不好看,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获利依然堪忧。
瑞银证券业务不受影响
    目前,瑞银集团在中国内地的业务主干是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证券”),亚太区人事地震会不会影响瑞银证券的业务和人事情况?
    记者3月12日就此向瑞银证券求证,瑞银证券董事冼丽芬告诉记者,最近瑞银亚太区的一系列人员变动对瑞银证券的业务发展没有任何影响,在她看来,尤其是股票衍生品部门对瑞银证券不会有影响,因为瑞银证券目前并没有股票衍生品方面的业务。
    冼丽芬进一步向记者指出,瑞银证券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首家由外资直接入股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其客户群体包括境内、外个人客户、机构客户以及QFII。
    她向记者强调,这意味着,瑞银证券已经是一家本土的证券公司,和瑞银亚太区是两家公司,“尽管两家公司之间一直都有人员和业务的互动”。
    冼丽芬透露,随着业务的扩展,瑞银证券在不断地充实人员。她同时向记者介绍说,仅仅在投研团队的构建上,近一年来他们就有很多动作。
    记者注意到,在宏观经济研究方面,瑞银证券在原来已有的亚太区首席经济师乔纳森·安德森的基础上,充实了对本土市场更为熟悉的汪涛。汪涛此前供职于美国银行,加盟瑞银证券后任职中国经济研究主管。
    在股票研究方面,瑞银证券在亚洲研究部主管浦永灏、瑞银财富管理中国研究主管梁忠的基础上,充实了来自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陈李,其新职位为瑞银证券股票策略主管。
    冼丽芬向记者透露,按照瑞银证券投研部门以前的实力,大概只能覆盖研究30余家A股上市公司,由于新的高层不断加入,目前,他们已要对100余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调研。
    “工作量上来了,人员方面必然还会不断充实。”冼丽芬同时强调,安德森、汪涛、浦永灏、梁忠、陈李5位只是各自领域的新闻发言人,而其实,瑞银证券在团队建设方面的动作还有更多不为外界所知的变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