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迪逼上“篡权”路
摘要:在默多克向法院提起离婚申请后,双方都聘请了豪华律师团,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
文| 黄嫀淓
“小三”上位的邓文迪并非善茬,“ 被离婚”的这口恶气她也不会轻易咽下。
在默多克向法院提起离婚申请后,两人都归于沉默。然而,看似平静的背后,争产大战一触即发。他们更是聘请了豪华律师团,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此刻,邓文迪或已转守为攻,通过这场离婚官司,她不仅要拿到钱,还可能要为两个女儿夺取在新闻集团的投票权。
美国《福布斯》杂志分析称,如果此举获得成功,邓文迪就能掌握默多克家族对新闻集团近三分之一的投票权。那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邓文迪会成为新闻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默多克是虎,他从不容别人在自己头上动土;但“小三”上位的邓文迪也不弱,如豹子般敏锐凶猛的她,一直都是个野心家。这场鸡肋婚姻的终点,或是一场虎豹之争。
你如何看待邓文迪?很上进、有野心、自信十足?还是攀龙附凤、拜金,甚至是一路“睡上去”的?她如豹子一般身手矫健,是个敏捷的猎手,伺机捕捉身边出现的一切机会。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位女专栏作家如此描述她对邓文迪的印象:对她所知越多我就越佩服她,但也越害怕她。某种意义上,邓文迪成功了。一个长相平平的中国女孩,在无止境的欲望驱使下,凭着极具杀伤力的自信,把金钱、名利、权力等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东西,统统收入囊中。做到这一切,全因她嫁给了两个老男人:第一个帮她拿到了绿卡,第二个给了她无尽的人脉和财富。
近年,邓文迪努力开拓自己的事业,但都以惨淡收场。因此有人说,排球女将出身的她情商高智商低。似乎,到目前为止,婚姻,是她唯一成功的一桩“生意”。出乎意料的是,她在这桩“生意”中,所图的不仅仅是钱,还有权力。
婚姻 : 不道德的交易?
也许世上最了解女人的还是女人。邓文迪的婆婆、默多克活了 103 岁的母亲,从来没有接受过邓文迪。她形容邓文迪为“有目的接近你(默多克)的女人” 当邓文迪接受采访时说,她与大自己38岁的默多克的结合“唯一的解释就是爱情”时,几乎没有人相信。尤其是,当时年届 68 岁的默多克已被诊断患上前列腺癌,丧失了生育能力。更惹人怀疑的是,邓文迪“小三”
上位已经不是头一回,在她 22 岁的第一次婚姻中,便轻易地拿到了美国绿卡。在结婚之前,默多克并不了解邓文迪。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默多克是在与邓文迪结婚后,才从《华尔街日报》了解到她的过往。2000年,《华尔街日报》刊出一篇关于邓文迪的文章,毫不讳言地指出她利用与第一任丈夫切利的婚姻拿到了美国绿卡。切利夫妇是帮助邓文迪申请到美国的人,一开始,邓文迪住在这对夫妇家里,后来切利夫人发现邓文迪与丈夫有染后申请离婚。此后,切利与邓文迪结婚,并帮助她拿到绿卡。该报查阅了洛杉矶郡高等法院的离婚记录,发两人的婚姻仅维持了两年七个月,仅比申请绿卡的时间多出七个月。更有甚者,根据切利口述,他与邓文迪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只有四五个月。两人于 1992年离婚,并在 1996 年之后断绝了联系。后来,人们才知道,就在那一年,邓文迪在男友(她对外声称“丈夫”)戴维·沃尔的帮助下,成功取得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位。
文章刊出后,邓文迪被描述为一个“淘金的暴发户”,这似乎佐证了默多克母亲对她的判断。知情人士透露,新闻大王在读到这篇文章时非常懊恼。也许从那一刻开始,这个狡猾的商人就意识到,灰姑娘的婚姻可能不是一个爱情童话,而是一桩关于金钱、权力和欲望的交易。
无论如何,邓文迪开始了她的上流社会生活。
嫁给默多克之前,她只是新闻集团旗下星空卫视台里一个满怀野心的实习生,嫁给默多克之后,她结识了全球最顶级的人物。她与各式的明星和大腕成为朋友,与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享用同一个时装设计师吴季刚,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成了她的女儿的教父。在全球权贵的舞台上,邓文迪成功登顶。
遗憾的是,默多克与前妻安娜离婚时,安娜留下了一份暗藏杀机的离婚协议——默多克死后,作为妻子的邓文迪无权继承他的任何遗产,除非她育有一儿半女。对邓文迪而言,要想获得实惠,就必须想办法造人。于是,她说服默多克在做化疗前将精子冷冻,并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两个混血女儿。从此,邓文迪就如同《甄嬛传》里明争暗斗的嫔妃一样,“有了终身的依靠”。
虽然邓文迪的友人透露,在获知默多克申请离婚时,邓文迪完全傻了眼。不过,更多的事实说明,无论是默多克还是邓文迪,都为这次离婚蓄谋已久。在与默多克 14 年的婚姻中,邓文迪处心积虑地为自己谋划好了出路:她得到了名分和声望,让全世界人都认识了她,她拥有了上流社会的人脉,她的两个女儿是默多克家族财产的继承人,她还会得到一笔巨款,这是任何一个女人穷尽一生都难以企及的。然而,邓文迪还不满意。虽然,在这段婚姻中她早已是胜利者,但在离婚之际,她还要为自己争取最后一个礼物——那就是权力。
三分之一投票权之战
尽管大部分舆论认为,默多克对邓文迪将大方出手,10亿美元分手费不在话下,但《福布斯》杂志指出,邓文迪绝不会轻易罢休。外界对两人离婚的原因有多种猜测,诸如东西方文化冲突,但种种迹象显示,邓文迪的两个女儿能否拥有投票权,才是两人核心的分歧。邓文迪从来都不是安于本分的人,她像豹子一样,永远不放弃任何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机会。这次离婚,钱不是她唯一要拿走的东西,她想得到的极可能是新闻集团的话语权。事实上,她并非没有可能做到。事情发端于 2006 年,75 岁的默多克在接受电视访问时宣布,两个年幼的女儿可以继承财产,并享有家族信托的受益权,但不能与其他几个已成年的子女一样,拥有默多克帝国的投票权。采访数个熟悉默多克和邓文迪夫妇二人的朋友后,《福布斯》杂志认为,默多克的决定可能是受邓文迪充满争议的过往的影响,并且最终导致了两人翻脸。由此,该媒体推断,邓文迪为离婚已是蓄谋已久。事实上,美国另一份权威媒体《纽约时报》报道说,邓文迪获知此消息后,就曾威胁默多克,声称要离他而去。
邓文迪对于无法介入新闻集团的运作肯定心有不甘。要知道,她最推崇的女性是凯瑟琳·格雷厄姆。她以一名家庭妇女的身份接管了《华盛顿邮报》,并且将它发展成为上世纪最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媒体之一。邓文迪近年对娱乐市场的一系列尝试,已充分表明,她并不满足于只做“默多克太太”。
默多克的前妻安娜则一直在新闻集团出任非执行董事之职。然而,嫁给默多克多年,邓文迪在新闻集团一直没有名分,她既没持有公司股份,也没有投票权,更不能进入公司董事会席位。直到 2007 年 4月,她被任命为 MySpace 中国公司“策略长”,但MySpace 因经营不善,于 2011 年 6 月被在线媒体和广告公司 Specific Media 收购,邓文迪的表演就此谢幕。
现在,她惟一的机会是两个年幼的女儿。公开资料显示,邓文迪的两个女儿——现年 11 岁的格蕾丝和 9 岁的克洛伊,目前持有价值 2.76 亿美元的新闻集团的 A 类股票,这些股票并没有投票权。她们同时是家族信托的受益人,但是并无权指定信托的受托人,而她们的兄姐则有这样的权利。默多克对这母女三人给钱不给权,这正是邓文迪企图要改变的。事实上,在“窃听丑闻”之后,默多克帝国最热门的继承人、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声誉受损,越来越多的人猜想邓文迪可能有机会进入新闻集团。
《福布斯》杂志分析,如果她的两个女儿与默多克其他子女拥有平等的投票权,而默多克在女儿成年之前离世,那么,邓文迪作为监护人,将掌握着整个默多克帝国接近三分之一的投票权。一旦默多克其他四个子女不和,邓文迪就可能在将来某一天,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媒体帝国的实际控制人。
对控制欲极强的默多克而言,这简直就是家族企业的噩梦,但对邓文迪来说,却是个难以形容的巨大诱惑,她不可能放过离婚这个争取权力的最后机会。近年,默多克陆续安排他的两个儿子在新闻集团里担任重要角色,拆分后,两人会在两家新公司担任董事。这个庞大的新闻帝国将来由谁接班已然清晰可见。万一邓文迪插足新闻集团业务,一场家族企业争夺战将不可避免。
据西方媒体报道,双方为了离婚都聘请了阵容豪华的律师团:默多克的离婚律师埃勒·E·加尔是擅长打离婚官司的金牌律师;邓文迪的离婚律师则是纽约约州律师协会家庭事务部的领头羊帕梅拉·M·司罗恩。看双方的阵势,最后能否和气收场,还是未知之数。
有预谋的“拆伙”
默多克的传记作者切诺韦斯则透露,默多克在母亲去世后继承了她的遗产,要付邓文迪的分手费绰绰有余。因此,他实际上从今年2 月就开始计划离婚。美国媒体报道,82 岁的默多克独自一人去法院提交离婚申请,事先并没有知会邓文迪。是什么原因,促使默多克一意孤行与邓文迪决裂呢?除了想维护默多克家族对新闻集团的控制权之外,邓文迪江郎才尽,可能是另一重要因素。回想 14 年前,默多克与邓文迪“闪婚”,其中一个目的是试图通过邓文迪叩开中国市场大门。众所周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对中国市场早已垂涎已久。多年来,默多克毫不吝惜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但收效甚微。他与邓文迪感情升温,恰好是在其 1998 年访问北京和上海期间,邓文迪是他的随行翻译员。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默多克迅速了结和第二任妻子安
娜的婚姻,并与邓文迪结婚。
一开始,邓文迪确实为默多带来了实惠。结婚之初,邓文迪展示了自己作为中国姑娘对中国市场的独到见解。她与 IDG 一起联手推动时任国家主席对美国的访问并大肆传播,以及从《人民日报》手中接过MySpace项目,形势一片大好。不过,这一系列动作的效应没有延续多久。出身于普通家庭的邓文迪,在中国并没有很深的根基。再加之近几年,国内娱乐节目的崛起,为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市场设置了障碍。电视界无利可图,邓文迪开始转战电影界。其投资的第一部电影《雪花秘扇》尽管动用了大量的私人关系,但在全球的票房仅 1100 万美元,不是“惨淡”二字所能形容。第二部电影改编自郎朗自传的《千里之行》比第一部更“惨”。尽管邓文迪在美国电视访谈节目上说,她经常与默多克讨论剧本,但事实证明,她并没有像默多克一样,把住大众的脉搏。
2000年至2010年的十一年里,在邓文迪引领下,新闻集团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近几年,新闻集团大幅放缓在华业务,业内人士分析,默多克可能正打算撤离中国市场。这一切,最终只是证明了邓文迪对中国市场同样是无能为力,默多克当初的如意算盘落空。
一位曾经在 MySpace 聚友网络工作过的员工告诉《CM 华夏理财》记者,虽然新闻集团和 MySpace上下对于邓文迪寄予厚望,认为她能够为聚友网络提供急需的人脉资源,但是实际上出身普通的邓文迪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邓文迪的父亲只是一个国营机械厂的中层干部,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如果说邓文迪在中国很有名,那也只是因为她嫁给了一位有钱的外国老头。然而这一点对于新闻集团和默多克的中国野心来说,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有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邓文迪曾经被中国的高级干部当面羞辱过,而在场的默多克因为不懂中文,并不明白那些刺耳的评价。
另外,抛弃共同生活了 31 年的妻子,娶了一位比自己小 38 岁的中国女孩,在很多中国官员的眼里,这样的默多克,不过如此。一方面邓文迪对于默多克家族拓展中国的版图已无意义,另一方面,她的存在可能会给新闻集团带来潜在的争产危机,权衡之下,邓文迪无疑已经成为默多克的“不良资产”。默多克在新闻集团拆分前匆匆与邓文迪“拆伙”,就等于消除了拆分后的企业帝国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