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认识GE的智慧医疗

作者:薛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06 00:12:00

摘要:很多人都有做CT检查的经历,可是CT扫描时,如何把X射线剂量降至最低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致癌风险,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课题。GE的“Dose Watch”剂量管理平台正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薛楠 成都报道
    认识未来的智慧医疗,我们先从下面的几个案例开始。
    很多人都有做CT检查的经历,可是CT扫描时,如何把X射线剂量降至最低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致癌风险,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课题。GE的“Dose Watch”剂量管理平台正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Dose Watch对人群剂量进行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检测并记录下病人在一段时间内接受到的辐射剂量数据。接下来是数据分析,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一个病人的X射线辐射累积剂量,不同部位的CT检查剂量,不同型号CT机扫描同一部位的辐射剂量,不同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最后是操作。Dose Watch可以在系统中设置个体单次扫描剂量、累积剂量和预值,超过预值它就可以实现远程警报,并反馈给医生。
    “在比利时的CT实验室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只是通过Dose Watch观察每一个扫描技师的扫描行为,并进行行为学监测和纠正,就可以将整个科室全年的同一部CT的扫描剂量降低41%。” GE医疗大中华区超高端CT全国产品经理刘华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Dose Watch’平台是通过医院、诊所,甚至整个城市、国家、全球先进的互联网搭建统计中心,对全人类的剂量进行检测和管理,这将会让一切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为了获取好的医疗资源,人们去大医院找名医,随之看病难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利用远程诊断系统,也许不远的将来,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2012年10月,GE医疗推出Optima EMS远程心电管理系统。利用远程心电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3G信号,基层医院可以向上级医院发出心电诊断请求,在为患者进行检查的同时,心电图被即时传输至上一级医院的专家,专家借助心电图,就可以对患者做出明确的诊断,便于基层医院开展治疗。
    “我们为社区医院提供远程诊断指导时,发现一位患者有严重的心肌缺血,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当地主管医生先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理,病情稳定以后迅速转到我们医院来。后来,这个病人在我们医院做了介入治疗并已经康复出院。”四川华西医院心功能科主任王宏志教授说。“远程心电会诊系统可以利用大医院的资源对基层医院的诊断进行辅导,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今后,Optima EMS远程心电管理系统将结合更好的新技术,如无线、蓝牙设备,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芯片的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患者可以在家里自助接受全科医生检查。”GE医疗生命健康事业部总经理付强说。
    优化医疗设备资产提升效率,是医院管理者关心的一个问题。以医疗行业平均开机利用率(Uptime)90%为例,如果提高5%,一年可增加18天的设备正常工作日,如果一家三甲医院有3台CT和2台磁共振,每年可增加7200人次的扫描诊断,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生产力,方便更多的患者使用。
    从剂量管理到远程诊断再到资产设备管理,不难发现,机器变得智慧离不开连结它的IT系统和智能分析软件,GE把它称为“工业互联网”。医疗IT协同化,将会在整个医疗卫生生态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创新的必由之路。 
医疗的智慧时代
    为了加强大数据分析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医疗设备变得智能起来,GE把“工业互联网”概念引入到医疗领域。
    “工业互联网的落地,使用的是医疗信息化的技术、软件和网络,它的基础在于我们在中国已有很好的装机量,我们要使这些设备的使用效果最优化,同时使它收集大数据变得更智能化,由原先被动做诊断,变为更多前瞻性分析。” 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说。
    今年6月6日, GE中国创新中心的GE医疗智能响应中心在成都落户。这个智能响应中心更像是一个指挥中心,目前,它已经完成了与全国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数千台诊断设备的在线连接。
    基于这种连接,GE医疗资深工程师通过对上百个数据点的海量数据进行远程分析,从而实现对设备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设备故障的预警和远程修复。不仅如此,这样的系统平台还可以进行实时的应用教育培训,提供设备资产使用资讯和管理等智能化的创新服务。
    据了解,未来,GE医疗将会从“互联互通及移动医疗”、“智能分析”和“创新服务模式”三个领域去实现医疗设备的智能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落地。
    “我们探讨互联互通及移动医疗,就是让医院临床科的医生或者护士可以即时方便地查看到患者的相关病情信息,实施诊治。对于基层医院来讲更多是连接和远程诊断的问题。其次是利用机器收集的数据做出智能的分析,在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上不断提高生产力。最后是利用医疗云平台使医疗资源达到共享,并提供新的服务模式。”段小缨表示。
催生新的商机
    在未来智慧医疗的时代,新的需求和新的服务模式会被催生出来,并形成新的市场机会。
    段小缨认为,从现在到年底,有几款新的应用会出来。第一个是开机利用率Uptime。它由纯粹的坏了才去修的这种滞后性的服务转变为预防式的服务。
    “根据数据的分析,保证机器的使用率达到某一种状态,进行预防性的维修。这是非常大的运营突破,我们希望在明年上半年对于全国的三甲医院能够全面推广。”段小缨说。 
    另一个应用会是在线培训。GE会对培训,特别是针对基层医疗的在线培训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中国基层医疗覆盖很广也很分散,要集中大家在一起其实是会越来越困难,需要真正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这样的在线培训。
    段小缨表示,“第三个领域是医院运作优化管理,这里面其实包括三个方面:临床、运营、管理。这个领域,现有很多从美国拿来的应用,但是我们关键要看中国医院的需求,我觉得剂量的管理、资产优化在中国短期内会有实际的应用。我们会在现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医院的实际需求,并为此开发新的应用。”
    未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创新是不是能够为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是医疗行业的颠覆性变革?
    “未来的医疗模式创新会延伸到看病以外的领域,延伸到整个人生命周期的管理。它将会使整个医疗模式从今天的诊断型转向预防型,所要涉及生命周期的跟踪不仅局限在医院,还会延伸到相关的前端和后续产业。通过互联网,突破硬件技术上的诊断,从软件上的创新和个性化服务去整合产业链,可以预期在未来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的产生。”段小缨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