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开幕式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会致辞。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北平代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人民团体致贺词。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代表市残联第五届主席团执行理事会作工作报告。
郭金龙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全市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他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当前北京进入改革发展的转型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各类人群的均衡发展,残疾人群体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
郭金龙强调,未来五年,要从首都的地位和要求出发,全面建设残疾人工作的首善之区,不断增强广大残疾人作为北京市民的幸福感。一要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通过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发展公益慈善等途径,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增加收入,努力率先实现收入倍增目标。二要积极创造平等发展的机会,推动残疾人融合教育、融合就业、融合文化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三要不断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提高残疾人服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努力打造残疾人服务“北京品牌”。四要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面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市实施办法,建立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王新宪代表中国残联发表讲话。他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工作、为成功举办残奥会作出了巨大努力、为国家重大残疾人活动在首都举办提供了良好保障和服务的北京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谢。他指出,过去五年,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在保障制度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建设和发展理念上取得很大突破,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希望北京市在社会组织建设、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过去五年,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出台,先后制定62项政策措施,每年政策性资金投入10亿元,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残奥会,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一大批残疾人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和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中展现风采,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自强模范和先进典型。全市各级残联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核心作用,以“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围绕政策制度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和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首都残疾人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今后五年,首都残疾人工作的主题是:“全面建设残疾人工作首善之区,共同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全面建设残疾人工作首善之区”具体包括努力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首善之区、残疾人公共服务首善之区和残疾人融合发展首善之区,不断提升首都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就是让首都百万残疾人紧紧跟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首都现代化建设步伐,力争使城乡残疾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不低于8%,率先实现收入倍增;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更好地得到实现。
北京市残联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出席市残联本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共291名。这些代表中,从年龄层次和文化程度看,更趋年轻化、知识化,平均年龄比上届降低2.3岁,研究生以上学历的64名,占代表总数的22%,本科以上学历的159名,占54.6%。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友代表204名,占代表总数的70.1%;其中,视力残疾人代表43名,占14.8%;听力残疾人代表43名,占14.8%;肢体残疾人代表80名,占27.5%;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及亲友38名,占13.1%。
大会将选举产生北京市残联新一届主席团,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提出修改意见,选举产生出席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主席团委员候选人,研究决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